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前几天有一位妈妈找到了我,向我诉说了她内心的痛苦:她的儿子三岁了,按理说她应该能适当放手了,自己也应该有一些时间去打拼事业或做回自己喜欢的事情,可她就是觉得自己离不开儿子,甚至还会想到以后儿子长大了会离开自己怎么办?
我想,这样的问题肯定也困扰着很多年轻的母亲。
如今,一家都围着一个宝贝转,遇到点什么事,通常是全家齐上阵。很多母亲的“恋子情结”越来越重,一步也舍不得离开孩子,吃饭追着喂,睡觉搂着睡,到幼儿园接孩子,通常是提前半小时就在门口等,开门了还要第一个冲进去。
其实,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
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是每一个年轻的妈妈都要经历的过程。也许这并不容易,但是,为了孩子独立个性的培养,为了能让他长大能够拥有独自面对困难的能力。
世间唯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以分离为结果的爱。
刚出生的婴儿,尽管在肉体上和母亲是分离的,但是在心理上,是和母亲一体的。所以在孩子的意识中,我就是妈妈,妈妈就是我,这个时候的孩子也需要妈妈无条件的爱。
对于这个时期的妈妈来说,给出无条件的爱并不困难,因为这个时候,妈妈体内会分泌出一种叫本体胺的东西,会让妈妈愿意为孩子提供一切。从生理上,为孩子提供乳汁;心理上,这个时候的妈妈是全然地爱着孩子的,眼里的孩子也是完美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到了2岁,开始有了“我”这个概念,知道我和妈妈是两个人。
到了3岁,心理学上叫“俄狄甫斯期”,也叫恋父恋母期。爸爸开始走进孩子的视野,孩子慢慢地发现这个世界上除了我和妈妈,还有另外很多很多的人。当然,以前也有这些人存在,只是孩子没有意识到。
孩子开始挣脱妈妈的怀抱,向外探索。逐渐就有一个和母亲分离的过程。这种以分离为结果的母爱,会使很多母亲感觉不适应,内心很纠结,甚至是撕裂般的痛苦。
大多数的妈妈,会和孩子一起成长,来完成这个分离。但是也有的妈妈,会忍受不了这种分离,甚至将自己这种忍受不了的分离,投射到孩子身上,认为孩子还像一个婴儿一样,离不开父母。
而孩子是最能捕捉妈妈的这种感受的,他为了表达对妈妈的忠诚会有意迎合妈妈,也会向妈妈发出“我也离不开你”的信号。妈妈看到孩子离不开自己,更加觉得自己离不开孩子,从而形成这样一个循环。
孩子从一个婴儿开始,天生就有活出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的能力。
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随着孩子慢慢的长大,他们自己完全能做出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事。他们不用妈妈喂也能把饭吃的很好,自己动手也会把小袜子和小鞋子穿上,甚至他们还会通过观察鞋子上图案的位置来判断哪只是左脚哪只是右脚。
是我们处处对孩子的“照顾”,压制了孩子真实能力的发挥。
其实我们只不过是为自己离不开孩子的心理找一个借口而已,所以父母随着孩子的成长一起成长就显得尤为重要。
孩子是孩子,父母是父母,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孩子不是爸爸妈妈简单的一个拷贝,一个附属品,给孩子一些允许,在合理的范围内允许孩子绽放自我,同时也完成这个和父母之间的分离。
而完成这种分离之后的孩子,才能带着一颗完整的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将目光投向另一个人。否则这样的孩子即使长大,即使走进了婚姻,他的心也还是会留在原生家庭,留在自己爸爸或者妈妈的身上。
作为妈妈,你最爱的人应该是孩子的爸爸,作为爸爸,你最爱的人应该是孩子的妈妈。
母亲爱孩子,同时也允许孩子活出自己,给到孩子最好的陪伴,协助孩子走过他的童年,完成亲子之间的这种分离,给孩子一个快乐、轻松的人生。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父母,如果能够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强大自己的内心,调好自己的心态,清楚的认识到要让孩子拥有独立个性的重要性,将能给孩子一份够好的爱,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作者:风铎
v 两个孩子的父亲
v 亲子关系导师
v P.E.T.父母效能训练资深导师
v 心理学硕士
v 美国IAGCA认证丰盛教练
v 第三代催眠师
v NLP卓越元素解码师
v 绘画分析师
v 二级心理咨询师
风铎老师专职从事亲子沟通与心理咨询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年来长期跟随不同流派、不同领域心理学及身心灵大师学习,在个人成长领域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