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草木】书评

作者: 不若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8-22 22:59 被阅读3次
    汪曾祺老先生倒是鲜有的不陌生的一个大作家,因为上上上个月才刚刚看了他老人家的【慢煮生活】。如此看来,我以往涉猎的书籍再怎么往文学方向靠,大概也只占了十分之一罢了,毕竟对着这些老作家真是一概不知了。汪老的走笔风格,比冯骥才的说书似文采更接地气儿,也深得我的喜欢,他的书我当然要继续看。

    【书籍背景】

    【人间草木】是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我要提及这个这个出版社,是因为这家还同样出版了汪老的同系列图书,有【打鱼杀家·文化篇】,【人间草木·人物篇】,【四方食事·饮食篇】。这几本书,若是遇到,我也会从书架上抽下来看的,看书要随缘啊。

    汪老也是经历过文革时期的人物,自然他的作品里少不了那个时代的痕迹。比起余秋雨和齐白石等人的困窘,甚至更多的没能熬过这场文化炼狱来看,汪老算是最随遇而安的一位了。

    要我说,那场滔天的罪孽,堪比焚书坑儒,天朝怎么总拿文人操刀呢?叹气,不可说不可说。

    【书籍内容】

    这本书仍旧是散文集,说来我不太爱碰大作家们写的小说,因为太刻骨铭心了,无论是往死里整的那本【白鹿原】的饥饿感,还是【围城】里双双错过的世纪苦恋,亦或者是现下莫言的【丰乳肥臀】,包括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等等。他们笔下的世界就是一场场人生纪实,真实得让你看完,会觉得仿佛那就是你的一生。他们笔触下的爱恨情仇与现实纠缠的冷酷和无情,一笔一划都能在你心肝上刀削斧凿地刻下痛苦的痕迹。就因为他们手中的语言文字的力量太庞大了,我实在承受不来,因此从来不去触碰这些范围内的作品。所以,更喜欢从散文的枝末细节去了解他们。

    这本书的内容很简单,就汪老的个性而言,在目录里就没搞什么花架子,直接干脆利落地分了五个部分——果蔬,季节,游记,师友,七十从心所欲的自我回顾。

    在看【慢煮生活】的时候,就知道汪老是个彻彻底底的吃货,因此果蔬和季节这两个部分,通篇不只是介绍葡萄的美和梨树的花如何漂亮,更多的是,它吃起来怎么样,不同种类的口味又怎么样,什么样的做法最好吃。没错就是这个,还包括谈及文革时期的某个没能出版的【中国马铃薯图谱】的一句话,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这么多品种的马铃薯,全国盖无第二人。我说汪老,您这得意劲儿,到底是去画画的还是去吃的?

    而更妙的是,再后面的对于各个地方的游记,联大师友的回忆,以及对自己一生的回顾里,在大多数文章末尾,总能来一句神来之笔地,以非常理所当然地态度谈到,嗯,某时某地某店某物,很好吃的。这种孩子般的口气,实在能令每一个吃货属性的读者会心一笑。

    哦,多说一句,联大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传说中的闻一多鲁迅沈从文等大师级别的课程就集聚在这所学校里,汪老可真幸福,哪一个位大师的课都任他临幸。所以文中有许多详细的对大师们生活习惯的介绍,有兴趣的不要错过。

    【阅读感想】

    本来以为今天看不完这本书的,但奈何里面刚巧出现了许多看过的散文集,是以到底还是能在今天结束之前完成了阅读任务。至于中间莫名其妙地昏睡两个小时,我才发现,原来自己是真累啊。不过梦到自己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继续看书,也是颇为无语。到底还是醒来继续看完了。

    毕竟同是吃货,所以我不自觉地对比了前面看的【今天也要好好吃饭】一书,不由地感慨一句,看完了就能明显地发现两者的文学水平根本不在一条线上啊。不用我多说,只要看过,都能够轻而易举地发现这个问题。

    前者虽然涉及到世界各地美食的横向和纵向对比,然而用词单调枯燥,且容易浮于表面;而后者用词丰富,许多描写的词语信手拈来,还鞭辟入里,更为难得的是引经据典这部分,完全可以看出汪老的阅读量堪称海量了。

    最后转述一句话:

    我从来没见过马吃梨。看见过马吃梨的人大概不多。吃过梨的马大概也不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间草木】书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pju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