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樊登的《读懂孩子的心》后,对这本书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印象不是很深,还得再重读一遍,慢慢的细品。
这本书里面讲到的内容,和我们平时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事情,一一对应。
在我们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讲解一遍又一遍,孩子就是不明白,耐心都被磨掉,一股无名火直往外冒,按压不住最终爆发。
这对孩子真的伤害很大,很伤孩子的自尊心。这源于孩子对无知的、新鲜的世界,自己成长中看到的事物,都是靠自己慢慢的不断学习,探索,感知,思考才能慢慢的启发的,还有就是孩子的感知期
孩子做作业时,孩子本来不会写就已感到内疚,家长陪着身边辅导,总发火。无形给孩子增压,孩子心里总担心家长会发火骂人,根本就没注意力集中听你讲解,你再解说多少遍也没有用,家长需要平心静气的对待孩子。
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成长时候,发现有的孩子总是调皮捣蛋,爬上爬下,这里抓那里摸,对很多东西都很新鲜,总想去拿来玩,家长总是担心忧虑,阻止着孩子的这些行为。
孩子其实在慢慢的感知和探索这些新鲜东西,经过他自己不断的重复动作,不断的思考,比如孩子拿一个墨水屏,不断的重复打开盖子,拧上盖子,他是在探索盖子的为什么要旋转拧盖子和为什么是螺旋转,还有它们的吻合度,等到他停止了动作,眼神放光,表情高兴,说明他已经阔然清楚了,明白了。
如果家长担心墨水屏倒出来,焦虑孩子乱抓乱爬危险,或者以为孩子自己穿衣服穿不好而阻止,或者帮着孩子去做,孩子的感知敏感性是过了一段时间就没有了,如果家长不帮助引导他们去做好,而是因为担忧焦虑阻止他们或者帮着他们去做,他们的敏感期一过,学习能力就差了。
想想自己在教育方面用的都是错误的方法,这些年都是在伤害自己的孩子,读书还真的见识了不少,也认知到自己的不足。以后多读书纠正自己的错误,给自己孩子的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弥补自己的过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