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每天写1000字
“贪嗔迟疑慢,怨恨恼怒烦”,情绪后面是无穷无尽无法消除的欲望

“贪嗔迟疑慢,怨恨恼怒烦”,情绪后面是无穷无尽无法消除的欲望

作者: 王明鹏 | 来源:发表于2020-11-18 07:07 被阅读0次

情绪本质是什么?一是关系的反映,即主观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欲望满足程度,二是态度的体现,态度不过欲望的另一个说法而已。

因此,我们说情绪本质就是欲望,负面情绪就是失控的欲望。

情绪对于我们生活工作来说,至关重要。当有人对你说“对事不对人”,你就要反过来想,人家本意其实在说“对人不对事”,因为人对了事就对了,还因为我们都是情绪动物!

至此,先说明我们的观点,重要的是不要否认或者抹杀情绪欲望的存在,而是如何理性地面对它、处理它。

举个故事吧。

有个普通人过着简单轻松的日子,有一天被告知有个海外远房亲戚,留下一大笔遗产给了自己,要他准备去接受,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情砸中谁都会有积极情绪。确认此事属实后,他也不例外,沉浸在兴奋激动中。

然而,不幸的是,几天后被告知,遗产遭遇天灾被彻底损坏,也就说自己空欢喜了一场。

没想得到——竟然得到——即将得到——未得到就失去,这真是悲剧故事。

猜猜这个人情绪会如何?作为旁观者我们又会觉得此人情绪该如何?换做我们是当事人又会如何?

给个答案。

这个人一定懊悔不已,失望愤怒,乃至情绪抑郁,旁观者看来会觉得小题大做,“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换做自己又会有患得患失感受。

从道理上讲,这个遗产原本就是额外的,预期之外的,既然最后没有得到,也就没有失去什么,犯不着为此黯然神伤。

问题在于,我们是人不是物体。

我们熟悉的那些道理都是讲给别人听的,我们是把别人物体化,而心理才是留给自己体验的,我们是把自己当作有情物。

假设我们是当事人,一定会在情绪上坐个过山车,甚至比真正当事人还要沮丧压抑难受,甚至抑郁起来,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忧之”。

这里要接受一个心理感受事实,那就是预期带来的失落是痛苦的。哪怕这个预期是预料之外获得的,好比没想到捡了宝贝,结果很快就丢了,一样的失落难受。

预期就是欲望,欲望就是情绪,情绪就是活生生的人,是你我他,谁也逃不掉。

比起失而复得的高兴,得而复失才是无法言说的痛苦。

这启示我们,做事不要主动给人预期,哪怕完全没有问题,也要留有余地。理由很简单,留有余地除了以防万一失利让人痛苦,还有就是留下成功让人惊喜。

这就是悲喜剧为何要留下悬念,世界不确定性的魅力所在!

继续讨论。

佛学有“五毒”说法:贪嗔迟疑慢。还是从情绪欲望来考虑,从得到得不到来理解。

贪念是“啥都想得到”,得到就是快乐,得不到的也想得到;

嗔念是“想得到却得不到”,欲望没被满足就是消极情绪;

痴念是“想得到以为真得到”,表现就是自以为是,不明事理;

疑念是“想得到担心得不到”,患得患失,不信任;

慢念是“想得到真的得到了”,表现傲慢,轻视,看不起人。

这些念头都是围绕人性情绪欲望展开的,说到底就是“只进不出”,不能舍只能得,由此引出佛学总结的这些念头。

而对应这些念头的,就是“怨恨恼怒烦”,标准的负性情绪,消极情绪,欲望没有获得满足的感受,甚至如同开始那个故事,仅仅是预期画了个大饼,没有得到就负面情绪满满,也就不足奇怪了。

欲望——预期——人事物——落差——情绪,如此而已。

说了这些,就是要我们承认这些情绪欲望存在,先接受再处理,接受是最关键也是最基础的一步,至于怎么办人人各自有办法!

相关文章

  • “贪嗔迟疑慢,怨恨恼怒烦”,情绪后面是无穷无尽无法消除的欲望

    情绪本质是什么?一是关系的反映,即主观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欲望满足程度,二是态度的体现,态度不过欲望的另一个说法而已...

  • 每天正能量

    让节日常态化 “520”: “5”是说断除五种烦恼:怨恨恼怒烦+贪、嗔、痴、慢、疑; “2”是说二利:自利和利他;...

  • 学和习

    有一种学(学员)是增长知识。 有一种习(义工)是生活中实证实修。在减少我们的贪嗔痴慢疑,怨恨恼怒烦。

  • 浮光掠影——

    (原创文章,用经历触摸生活) 生活是什么? 生活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怨恨恼怒烦,是贪嗔痴慢疑!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

  • 贪嗔痴慢疑”五毒心

    @所有人,大家好! 给大家分享一个佛家的五毒心……… “贪嗔痴慢疑”,还有一种说法叫作“怨恨恼怒烦”,总之...

  • 从心做起

    归心堂给我们干净整洁的环境一样,我们也要扫心地。 贪嗔痴慢疑,怨恨恼怒烦,统统的清理干净。 你的内在干净了,光明了...

  • 每日一画|五毒月

    贪嗔痴慢疑 怨恨恼怒烦 还有什么大驾光临 我带着天庭最尚武的勇士迎战 明知道自己会输 依然用心之血书写了檄文 隐隐...

  • 每日一画|五毒月

    贪嗔痴慢疑 怨恨恼怒烦 还有什么大驾光临 我带着天庭最尚武的勇士迎战 明知道自己会输 依然用心之血书写了檄文 隐隐...

  • 你的样子

    佛教所说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 但要让佛性显现出来,需要我们把内心贪嗔痴慢疑、怨恨恼怒烦等欲念脾气清理干净,光明...

  • 2019-02-28

    放下痛苦,就会增加快乐, 放下自私自我执着计较 就会增加无私无我奉献包容, 放下贪嗔痴的念,就会化掉怨恨恼怒烦的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贪嗔迟疑慢,怨恨恼怒烦”,情绪后面是无穷无尽无法消除的欲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pox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