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道地,儿时记忆最深的就是晚上看电影。
对于我们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出生的人,一定被两种贫乏困扰着:物质和精神。
食物的缺乏不用多说,就说精神的贫乏吧。
那时农村几乎无书可读,文化大革命把一切都砸烂了,什么都烧了。最多的就几本小人书,还整天当稀奇东西炫耀!
那个时代,最让村民欣慰的是每当辛勤劳作回家后,晚上乡村道地上放的电影,尽管放的电影就是那几部样板戏,但村民还是乐呵乐呵的,因为毕竟这是让人开心,热闹的精神食粮。
处于儿童时代的我们就更屁颠屁颠了!还把这一场合当恶作剧的大舞台。
“大人看戏,小孩吃屁”这是过去父辈们常对我们十来岁的小孩调侃的一句话。因为那时看电影、看戏除中间位置是凳子外,周围都是站着的人。正因为我们看不见电影和戏,所以我们就穿梭在大人林立的长腿中,寻找机会作孽。
记得有一次,有个小学同学说,学校里对我们最凶的某老师也站在那里看电影。要知道,这位老师虽然是位姑娘,还未嫁人,但我在学校吃尽她的苦头,让我站壁,午休时让我给她擦办公室。我黑板不擦,她用三角尺打我手心,等等之类。想起这些,报复之心涌上心头。那时我手里正好有把弹弓,我就让那位发小带我到她身后,对准她的大屁股叭的一弓,只听见前面”啊唷”一声,我们立时钻过许多大腿消失了。后来,她换一个地方,我就打一弹弓,最后她只好摸着屁股忍痛提前回家了。那一晚是我最痛快的一晚。
乡村道地我们六十年代初期出生的人,对文艺的初步认知就来自八部经典样板戏。
乡村道地西斗门村乡村道地现状样板戏流行的年代,我刚好读小学。
有次,有个京剧团到村里演出三天。她们排戏,我们小孩子就直接钻进后台,高兴死了,因为他们的演出就是我们的节日!
那时村民也有很强的正义感。对于郭指导员,沙奶奶,李玉和,杨子荣都很亲切,而对于演那些反面角色如王连举,鸠山,栾平,座山雕等就很反感。
有次,我们走过山下湖木桥,迎面正好碰到”王连举”从山下湖供小社买生活品回来,我对旁边小伙伴说,我们摇晃木桥,(桥板下面是五根大铁索)吓死他。即时,我们五人一字排开,手脚同时用力,左右晃动,王连举就直接趴在桥面上,不敢动弹,求饶。我们举着拳头齐喊“打倒叛徒,打倒叛徒”!
那个时代,电影放映员是我们最崇拜的职业。只要白天放出风来,今晚我们村有电影,下午二,三点开始,我们一些小屁孩就在三,五里外去等放映员。当远远看到放映员仲伟推着独轮车,载着放映器材过来了,我们便跑着迎上去,像迎接英雄一样,蔟拥着他,迎回我们村,帮他拉电影幕布,搭放映台。放映员到哪家吃晚饭,这家的小孩就特别自豪,因为我们围着他问这问那。那时我心里想,长大一定要当个电影放映员。
2018年9月5号下午写于市中医院病床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