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意味着什么?对我来说,是诗和远方、自由和担当。所以,我从来不掩饰对钱由衷的、热烈的喜欢。
今年是工作的第6年,也是经济独立的第6年。这是个不长不短的节点,在理财上,一方面多多少少有了点经验,一方面需要梳理方向,以便接下来更好的前进。所以总结一下工作前6年的资产状况,着手打算接下来的理财计划。
工作6年,钱都去哪儿啦
从11年8月至今,掐指算算,工作已近6年,但存款却还是区区五位数。
工作、生活在这座四线小城,生活成本并不算很高,房价、物价都算nice,尤其是房价,均价不到5000每平。日常花费方面,综合记账的数据看来,我的消费习惯虽然没达到预期那般节制,但也并未太过铺张浪费。至于收入,我和邱先森都是工薪族,算是这座城市里中等收入水平吧。
收入尚可,消费不算高,那么钱都去哪儿了呢?答案是都用来解决了几项大事:买房、装修、买车。往往都是好不容易攒点钱,办一件大事就一夜回到解放前,并且还得啃点老,接受一下家里的资助才能完全办成功。
所以,这些年来,手头上的积蓄从未宽裕过。没有现金,是理财路上最大的 Bug 。经常是想理财,却无钱可理,碰到自己想要下手的机会,却只能望其兴叹。深深的感受到只有积攒起第一桶金,资产才能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理财才不会只是一个口号。
不过这五年,虽然没有现金,倒也给小家庭积累了一点点小资产,总结如下:
[1]房子
我和邱先森各自有一套房产在名下,很惭愧地说,首付都是啃老来的,但月供都是自己在供。如前所述,房价不高,所以我们俩的公积金cover掉各自月供之后还有余。为了最佳利用公积金,我会定期用余额冲本金,加快还款进程。
所以,只要我们一直稳定工作,公积金不断,那么这两套房子根本不需要额外投入。而且随着公积金的上涨,未来十来年,这两套房子会完全成为我们的资产。
这两套房子,一套是自住房,另外一套在去年我跟邱先森的努力下,完成了简单装修,已经开始出租啦。也就是说我们拥有了一只小金鹅,每月会带来一笔持续的现金流。当然随之而来的还有对租房的管理和维护,不过从投入回报率看这一切都非常值得。
[2]“丢丢”
在这座四线小城,交通尚可,打的和公交出行都很方便。但我跟邱先森基本属于“享乐派”,厌恶各种等车和查找公交路线的麻烦。一到周末,想去哪儿闲逛时,就更加迫切的想要一辆车。所以,买车这件事长期霸占我们俩心愿榜单第一名。
于是,在前年底,我们不惜再一次杀死好不容易养了点点大的“金鹅”,买回了一辆新蒙迪欧。这辆车一买回来就成了邱先森的心头肉,亲切的叫它“丢丢”,对它呵护备至,对我都没这么上心过。从此以后,出行的幸福指数如同升级了一般,变得轻松加愉快。一有空闲,就让丢丢带我们到处“浪”。
总之,虽然由于买车这个绝对负债,错过了一大波投资行情,但它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感的提升,让我们从未后悔做出这个决定。
这6年,就像是燕子筑巢的过程,我和邱先森在亲爱的爸妈的帮助下,一点点打造起属于我们的小家,一个温暖的归属。
最近看到北漂们对北京房价的吐槽,才知道原来现在就算我们家的全部资产也付不起京城随便一个小房子的首付。瞬间感觉一线城市于我仿佛是另外一个世界,“享乐主义”的我还是在这个四线小城做一个开心的井底蛙好了。
未来,小家庭的理财规划
工作前6年算是完成筑巢,未来6年,又会是怎么样的呢?
应该是努力丰满羽翼,为照顾爸妈和下一代而奋斗吧,而钱当然是首当其冲的重要基础。
目前看来已经没有大项的花费,终于可以安心的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理财计划。
主要的思路是一边存钱,一边投资,当然还需要持续学习。
具体如下:
[1]以家庭为单位,摸清收支情况。
前几年记账,只是记录了我个人的资金状况。婚后,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收入与支出都有了很大的变化,那么只记个人的账就不再适用了,它不能反映家庭的全部收支状况,继而不能很好的进行下一步理财动作。所以为了更好的利用家庭的全部资金,实现利益最大化,首先就要从摸清家庭收支情况开始。从17年开始,就以家庭为单位,重新开始记账啦。
当然,这也得感谢邱先森的配合,愿意将他的收支变化及时告诉我。虽然他也是个大大咧咧的直男,但是他了解我的想法,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和理解。再加上他个人单独的消费确实不多,所以“报账”起来也没有多麻烦。
从目前的记录来看,每月的花销简直大得让我咂舌,真是“不记不知道,一记吓一跳”。原来,以前只记个人时那些看上去还算合理的收支状况,只是一种假象罢了。
要想摸清收支情况,至少需要以年为单位。希望2017年能认真记账,为后面设置预算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2]“三个账户➕应急资金”的资金分配模式
以前的文章中写了运用三公子说的三个账户来分配资金:
第一个账户:日常消费账户。这个账户包含了所有保障基本生活需求的花费,按月为周期设定预算,具体花费项点是餐饮、通讯、娱乐、交通、日用品、家政打扫等。
第二个账户:小金库账户。这个账户包含了大件消费、临时性消费、应急资金,由于时间的不确定性,按年为周期设定预算,具体花费项点是健身、衣服鞋包、护肤化妆、人情礼物、孝顺家人、水电气费、书籍、旅游、其他等。
第三个账户:小金鹅账户。这是投资账户,养的是我的金鹅,是要留着下蛋的。
以家庭为单位理财后,这三个账户当然也升级为“家庭级别”资金分配账户。除此之外,唯一的改变是将应急资金从“小金库”中抽了出来,单独成为一个账户。
原因是终于认识到应急资金的必要性。以前总觉得自己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主观弱化了应急资金的必要性。但后来发现临时的、紧急的用钱状况还是存在的,虽然频率不高。更主要的原因是,有了小宝宝后,那种“不羁放纵爱自由”的心态立马变了,整个人都怂了。可能是意识到需要为一个小人儿负责任,必须留点钱才能有安全感。很多理财书上都建议预留至少半年生活花费的资金量。就是说如果每月花5000,应急资金就应该是至少3W。
[3]我的实操计划
1.优先保障“应急资金”。
合计了一下如今手里那点点现金,只够勉强达到应急资金的金额,赶紧存进专门的一张卡,这就是我们家的“应急资金”库啦。这笔钱也不能闲置,买了风险低、流动性好的货币基金。
2.好好记账。
记满一年后,梳理以往数据,优化开销,设置各项支出的合理预算。摒弃不合理的、冲动的消费,将花费控制在预算之内。
3.践行“三个账户”
每月的收入先优先补足“应急资金(若有花费)”,然后按照预算比例放入日常消费账户和小金库账户,剩下的放入小金鹅账户。
4.如何养鹅——投资帐户的安排
以前总是信誓旦旦的说绝对不能杀死我的“鹅”,也就是坚决不用投资账户里的钱,让其积累到一定数量,并最终通过各类理财为我“下金蛋”。结果是这只鹅被“杀”了又“杀”。反思了一下,都是因为之前没有考虑到应急资金的重要性,也没有做好大项开支的预算,一到临时需用较多钱或者有例如装修这样的大项开支的时候,就只能拿这只鹅来救急啦。
所以,深刻的领悟到,投资帐户里的钱必须是闲钱,除非达到我设定的收益,否则不应取出挪为它用!宁可“养鹅”的速度慢一点,也不能挪用应急资金或者明知不久就会被花出去的钱。
对于投资帐户资金的去向,我目前的计划是现金与投资额比例为1:4。投资额一半用于定投低估值的指数基金,一半用于定投看好的股票。至于现金,主要是为了保障出现很好的投资机会时有子弹可用。这笔现金平时还可以参与一下打新股,万一中了呢。
[4]人生第一个100万有多远
说到底,未来几年,理财的主旋律就是在不降低家庭生活水平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养大“金鹅”,存下投资的第一桶金。
这第一桶金的金额,暂且定到100万。那么,对于我们这个小家庭来说,是否有可能在近几年内实现100万(几乎是从零开始)?
盘算了一下前几年的数据,我和邱先森每年的存款理想状态大概总共是10W,如果算上工资的涨幅以及对支出的优化,有望达到每年存款12W。再加上每年租房的收入2.76W,总收入是14.76W。如果每年投资回报是10%,那么:
第一年资产:14.76*1.1=16.236;第二年:(16.236+14.76)*1.1=34.0956;第三年:(34.0956+14.76)*1.1=53.7416;第四年:(53.7416+14.76)*1.1=75.351276;第五年:(75.351276+14.76)*1.1=99.1224 。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家能实现这三个条件:一工资存款每年不低于12W;二租金保持每年不低于2.76W;三投资回报率不低于10%,那么下一个6年就可以达到100万的目标。
实现条件二应该没太大问题,毕竟那套出粗的房子本身地段就不错,且最近附近又新修了一个不错的小学,租金应该是有保障的。至于条件三,努力学习理财知识,保障百分之十的投资回报率也应该问题不大。
存在最大风险点的是条件一。其一是因为宝宝的出生势必会增加很大的一个开销,而且是我现在没有经验去预估的。其二是因为我打算每两年带家人旅游一次,这一笔的预算预计不会低于3W。其三是我还计划为家庭成员增加一些商业保险,因为还未研究,金额也是未知。这样一算,存款任务简直就非常艰巨了。所以我和邱先森除了积极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外,还得努力工作,争取升职加薪,或者寻找别的开源办法。不然这5年100万的计划恐怕就不能如期完成。这一点,就是未来我们需要着重去努力的一个方向。
工作6年,虽然已经被生活裹挟着慢慢变成一个现实的社会人的样子,但心中始终有一个角落,装着诗和远方,就算最颓废的时候也未曾想要放弃过。如果我还有梦想的话,如果我还不想向平庸的现实妥协的话,这100万就是承载实现梦想的最基本的小目标。
下一个6年,34岁的我,希望能因实现这个小目标而让自己和家庭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希望那个时候的自己,能够对自己的努力满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