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贾南风用去杀人后终死于贾南风之手的楚王(上)
杨骏独掌朝纲不到一年,就在贾南风策划的政变中惨遭屠族,很多人家受到牵连,当时一同弃世者多达数千人。杨骏本人在自家马厩里被东安公司马繇的部下乱戟击毙。其后他的尸体被扔到当街,暴尸不葬。最后,杨骏的舍人阎纂,不忘故主,冒着被灭三族的危险,挺身独出,把他的尸体装进棺材安葬了。
杨骏一死,司马繇掌握了刑赏大权——策划人是贾南风,李肇、司马玮等也是主要参与者,但是,奉旨直接杀死“奸贼”杨骏的司马繇,故而,这件事上把首功给了他。他的名气很快传遍了内外,人们开始对这位琅邪王的三儿子刮目相看。唯有太子太傅王戎出来劝司马繇以杨骏为戒,退居二线。司马繇哪里肯听?
贾南风和贾家虽然不能一步到位,继外戚三杨之后,掌控朝政,不过,她已经有了很大的自由行动空间。而且,太后家族倒了,她俨然成了后宫威主。故她开始一步一步的“报复”起杨太后了。太后不比三杨,三杨直接杀掉,别人是没有多少话的。而太后不同,太后是先帝正宫,虽然可给她安置参与谋反的罪名,可要直接杀害还是会导致很大争议的。
故此,贾南风并不急于杀她。她第一个动作是假传圣旨,命后将军荀悝把太后母女打入永宁宫。第二个动作是暗中唆使群臣出来弹劾太后,追究太后的罪行。俗话说,墙倒众人推。太后倒了,群下当然趋炎附势,有讨好贾南风之心。于是,他们纷纷上表,比古论近,请求把太后废为庶民。只有中书监张华(政变前他已被召回洛阳,被任命为太子少傅,现在新任中书监)表示反对。但是,那些恨三杨的人,想讨好贾南风以便升官发财的人都不依不饶,坚持提议把杨太后废为庶民,赶出永宁宫,禁锢金镛城。
第二步完成了,贾南风立即走出了第三步:杀杨太后之母庞氏。她自然是不出面的,仍然有一大帮摇尾系统替她说话:“杨骏造反,家属同坐,怎么还不杀庞氏?难道她不在杨骏三族之中吗?”贾南风演戏倒是很走心,她下诏说“于心不忍”。群下立即回应“当大义灭亲”。贾南风这才“不得已”,为“平群情激愤”,只得下令处决了庞氏。可见,贾南风的报复欲有多强烈多变态!她是要杨太后孤独而痛苦的度过余生。
杀到这里,贾南风基本是满意了。然而,她的狐朋狗友还不满足,因为他们都想借这个机会多杀几个人,是他们特别恨别人吗?倒也不是。他们只是认为举报杨骏同党有功,多举办能显得自己对主子忠心,显得自己肯为主子出力,显得自己跟杨骏从来水火不容。于是乎,他们天天上表揭发检举,对杨骏官属喊打喊杀。整个西晋进入了白色恐怖阶段,政治斗争的阴影笼罩着人们。
幸好,在这种局面下,侍中傅祗站了出来(曾反复力劝杨骏还政于晋室)他上书切责一种政治投机分子,谏议大赦天下,不要再无度滥刑,乱杀无辜。贾南风等虽然愚蠢且恨,倒也不是一窍不通,当然明白维稳的重要性,故而,他们接受了傅祗的谏阻,停止了没有节制的连坐。
并且,出于稳定政局的考虑,同时也为了掩饰自己的野心,贾南风暗中指使新君司马衷征汝南王司马亮为太宰;与太保卫瓘并录尚书事;进秦王司马柬为大将军;东平王司马楙为抚军大将军;楚王司马玮为卫将军(取代了杨珧);下邳王司马晃为尚书令;东安公繇为尚书左仆射,晋爵为王;加封董猛为武安侯,孟观李肇等,皆拜爵有差。前面封赏的是宗室,后面封的是贾南风自己的党羽。
这份名单里头没有淮南王司马允,怎么把他漏掉了?人家可是跟着楚王司马玮一起拉着亲兵参与了政变的。没有司马允,而有司马柬、司马懋,他们没有参与政变,却官位很高。司马晃在政变中没有出力,只是在政变后曾力主废掉太后,就因为这点居然也封了尚书令看这份赏罚不明,论功不公的名单,就让人怀疑贾南风是在故意搞事情,有挑起宗室争功引发其内斗的嫌疑。
杀三杨及其余党的风波到此就结束了。而西晋宫廷上的流血事件才刚刚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