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为何写书?
从今天开始,我要精读蔡东藩的名著《两晋演义》这部书成书于民国早期,是一部白话文本的章回体古典小说。计划工作日时每天读一回以上;节假日无事时则不计回数,以尽兴为快。
随着读书进度,我每天都会写一写读后感,并作为日更笔记。读后感将分为这样几部分:
1,概述我最有感受的情节或人物,并进行评说;
2,尝试解读作者笔法;
3,在末尾记下所读章节出现的生僻字词、典故短语和各类金句。
今天看了作者自己写的序文和第一回,对一点感触很深。就是作者用大量笔墨详细叙说了自己写书的用意。其实,这不仅是作者著书时的重大推力,也是读者读书时需要知道的重大关目!如此,我们读了书方不负作者呕心沥血的功用。
读多了书的人,相当一部分会产生自己也想写一些东西的念头。而想要写的东西,在最初也必然会有一个创作目的。创作目的决定着作品的格局和格调。那些伟大的作品往往有着揭示社会规律,指导生活实践,塑造读者人文品质的教化作用——娱乐性是其次的。
我虽然是一个非常渺小的凡人,但是,我是很看重文艺作品的社会价值的。而我现在开始看的《两晋演义》便是作者欲借古讽今,使古为今鉴,以发国人深思的大作了。
作者写书的目的是“借古讽今”,这是很笼统的概括。具体来讲,作者是要通过对两晋百余年兴亡史的具体追述,使世人认可他所认为的两晋时期中国遭遇一系列惨祸的真正原因。进而使读者思考两晋的得失,来对照当今,对照自己,以求隐恶扬善,教我国人洗心革面!
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创作目的呢?这是因为作者是民国人,当时的中国也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内则有军阀混战,匪患如毛;外则上承清国遗祸,列强日益侵陵。可以说是国无宁日,大有亡国灭种之危险。他想到两晋曾是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受外患荼毒最惨烈的时期,与民国的情况极为相似;因之,他想到以历史为老师,向它请教一个国家所以成败的真正要素,故而,他下了一番恨功夫,精研了两晋历史,遂写成通俗易懂且好向一般民众普及的白话小说。
作者在篇首就向读者讲明了自己归纳的两晋兴亡之因:
1,夫内政失修,则内讧必起,内讧起则外侮即乘之而入,木朽虫生,墙罅蚁入,自古皆然,晋特其较著耳。
2,牝鸡(指贾南风)不鸣,群雄自息;八王不乱,五胡何来?
3,伦常乖舛,骨肉寻仇,是为亡国第一的祸胎;信义沦亡,豪权互阋,是为亡国的第二祸胎。
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家必自毁,然后人毁;国必自伐,然后人伐。”
作者的议论可谓振聋发聩,切中要害。所谓“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摧毁”;也正如《红楼梦》里提过的“要里面先败起来……” 都说破了内因决定外因的深刻道理。
而说破此理,还不仅仅是希望国人努力,更是要打破皇汉意识、排外主义和闭关锁国思想——如果不认识到外患是内政不修招来的,许多人就会盲目排外,就会寄希望于闭关自保。这些就是保守主义了。
作者在情节正始展开前,不惜笔墨,总括著书缘由,则是提醒读者此书不是用来消遣的,而是要唤醒国人,呼唤国人自救的。因此,作者在文中有一段议论,称得上是大声疾呼,振动人心:
为惩前毖后起见,正好将两晋史事,作为榜样,奈何后人不察,还要争权夺利,扰扰不休,恐怕四面列强,同时入室,比那五胡十六国,更闹得一塌糊涂,那时国也亡,家也亡,无论豪族平民,统去做外人的砧上鱼,刀上肉,无从幸免,乃徒怨及外人利害,试问外人肯受此恶名吗?
看过开头的部分,我完全赞同学者的见解。此公有如此眼力,文笔决然不差;此公有如此用心,则写书亦不能不用心。这极大的引发了我的共鸣,使我迫不及待的想要阅读正文了。
生僻字词、典故短语学习:
1,赭寇,清代统治阶级对太平天囯等农民起义军的诬蔑性称呼。赭,土红色,脸红。
2,铜驼荆棘,铜驼:铜制的骆驼,古代置于宫门外。形容国土沦陷后残破的景象。《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例句:现在想来,他是见过大钱和大世面的人,即便失落潦倒了,身上依旧秉承着一种贵气;哪怕~,也无法磨去那些曾经的教养。野夫《乡关何处·生于末世运偏消——幺叔的故事》
3,青衣之辱。青衣侑酒之辱的简称。
公元311年,匈奴刘聪的军队攻陷了首都洛阳,晋怀帝司马炽没有自杀的勇气,躲在皇家园林里想保住性命,最终还是被匈奴兵俘虏了。
司马炽被囚于平阳一年有余,受尽屈辱。汉帝刘聪为了宣示威仪,羞辱晋臣,宴请群臣的时候,命令司马衷穿着青衣,裹着头巾,给王公贵族们行酒洗酒杯,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青衣侑酒”的故事。刘聪的意思很明白,汉民族不是自认为文化修养高吗,胡人都是未开化的民族吗?你们的皇帝在给我斟酒服务,以此羞辱晋臣。司马炽虽然卑躬屈膝隐忍苟活,但刘聪最终还是在两年后毒杀了他。
当年4月,其侄子秦王司马邺在长安即位,是晋愍帝。四年后,他也被俘虏了。刘聪再次以王者的姿态,重复导演“青衣侑酒”的故事。他率数万羽林军出猎上林苑,叫愍帝穿着军服,手执长戟,在前面引路。皇帝出行,百姓都在围观,大家指指点点,都讲:“那位最前面的是长安从前的天子。”西晋的亡国之民看着故国的皇帝形同仆役,都唏嘘流泪,悲伤不已。
4,弢。同“韬”。原指装弓或剑使用的套子、袋子,可活用为动词,隐藏的意思,出自陆机《汉高功臣颂》——弢迹匿光。
5,愍。读作mǐn,本意是指忧患、痛心的事,引申义是爱抚,抚养。
6,羼(读音:chàn),词义: 杂居、混杂、掺杂。本义:群羊杂居;引申为掺杂。
7,舄(xi),履也,即鞋子。重木底鞋(古时最尊贵的鞋,多为帝王大臣穿),指脚 如:舄履(足下)
屦人掌王及王后之服屦,为赤舄黑舄。——《周礼·天官》
8,神州陆沉。神州:指中国;陆沉:陆地无水而沉。中国大陆沉沦。比喻领土被敌人侵占。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公入洛,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虚,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故事】:公元306年,司马越毒死晋惠帝,立晋怀帝,自己与清谈派首领“口中雌黄”的王衍把持朝政,结果政权被北方匈奴刘渊推翻。20多年后东晋明帝派桓温率军收复洛阳,桓温不胜感慨王衍等人使神州陆沉,繁华的洛阳变成一片废墟。
网友评论
春秋,魏国不能用商鞅。他老师告诉魏王:商鞅这个人,如果能用,是最高不过;如果不能用,就要杀掉。不要让他去别的国家。
故知,明珠蒙沙,宝典束阁乃常有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