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说起这座城市,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泉城了,家家泉水,户户杨柳。记得小学课本学过两篇关于济南的文章《趵突泉》和《济南的 冬天》,从书本对济南有了初步的了解。
那些年去过的地方-济南2012年春天,那时出差,有幸在济南呆过一阵子。初到济南,以为这里是礼仪之邦,看城市宣传语都是“好客山东欢迎你”诸如此类的,刚开始信以为然,没想到出来工作第一次在这里上当受骗,被骗了好几天才知道。其实也怪自己社会经验不足,太过善良,糊里糊涂地就中招了,具体细节就不多说了。从那之后,我就吸取教训,跟陌生人打交道都很谨慎,因此很少再上当受骗了。
济南大概是我人生中去的第一个北方城市,所以刚来多少有些好奇,不时会去观察这里的风土人情。印象很深的就是济南的街道名很有特色,经几纬几的,念起来挺有趣的,不怎么仔细听,挺容易弄混的,还有就是叫什么庄的比较多,李庄、王庄什么的,后面才知道这是北方地名的特色。
当然,这里的饮食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前都不知道有鲁菜这个菜系,去了才发现自己孤陋寡闻了。鲁菜的特点就是口味偏重,喜欢放酱油,不过我还好,淡点咸点能适应。就是这边米饭吃不习惯,餐馆貌似米饭都不怎么热,毕竟这边主食是面食,吃米饭的比较少。不过这边菜分量都很足,两个人点一份菜就差不多了,多吃菜,少吃饭,或许可以这样平衡下。北方人喜欢吃凉菜,济南凉菜也挺多的,在济南第一次认识了芥末这个玩意,点了份凉菜,里面的芥末呛得我两个鼻孔都快冒烟了,好一会才平复下来,那滋味真是终生难忘,发誓再也不碰这东西了。
在济南的这段时间里,除了工作,闲暇时间游玩了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芙蓉街、山东省博物馆。我住的公司办事处离大明湖挺近的,走过去十几分钟,晚上去大明湖畔散散步,沿着湖堤走一圈,还是挺不错的,大明湖内经常有老人拉二胡,很有生活气息。
说起大明湖,就不得不提趵突泉,这湖里的水从哪里来呢?泉水?没错,就是泉水!市内小河众多,沿着小河就能看到很多像黑虎泉这些有名的泉眼了。许多济南市民拿着桶去泉眼边打泉水,乐此不疲,感觉像是圣泉似的。在这么多泉眼中,最大最有名的就是趵突泉了。
趵突泉有三个比较明显的泉眼,常年都有喷泉,除非是特别干旱的时候,有可能会停喷。这天然喷泉,在古代算是稀奇玩意,连康熙乾隆都来观赏过,还留下了御赐墨宝。水池中的水清澈透底,能清楚地看到泉眼,泉水清冽透骨,远远都能感觉到阵阵清凉。试想坐在亭子里,泡壶热茶,边品茶,边赏泉,那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公园里除了趵突泉,还有很多小的泉,如果你想尝尝这泉水,园里有免费供人品尝泉水的水龙头,用瓶子接就行了。
济南的泉水怎么形成的呢,这个跟济南特殊的地质结构和地理位置有关。简单地说就是济南南部地区为山区,地势较高,市区地质岩层多为石灰岩,竖直多缝隙,不容易水平方向渗透,大山蕴藏的地下水自北向南流向市区,遇到石灰岩,在压力的作用下形成喷泉。因为这个缘故,济南一直没有修地铁,怕破坏了地质结构,泉城的名号不保。如果真是这样,我想给济南政府一个大大的赞!
说完大明湖、趵突泉,济南三大名胜还剩千佛山了。千佛山,顾名思义就是山上有很多佛像。事实也确实如此,山上有佛像石窟,就着山体雕刻了很多佛像。
我去的那个季节,游客不是很多,门票也很便宜,才30块钱。初春的千佛山一片萧条。沿着大路走,看见道路旁露出的岩石都是一层层的,上山途中可以看到唐槐亭,相传唐代名将秦琼拴马于此,槐树树干半枯,中生一幼树,看着像一个母亲抱着一个小孩。这边槐树挺多的,山上到处都是,我老家门前以前也有两棵,后面修路砍掉了,小时候最喜欢吃槐树花了,甜而不腻。
山倒不是很高,不过风挺大,吹着很舒服。在山顶整个泉城景色一览无遗,如果想看得更远更清楚点,山顶亭子里有望远镜,花点钱看个爽!当然还有卖平安符的,登高祈福嘛!
山顶沿着山峦往前走,就能看到下山的路了,下山不一会,在半山腰就能看到很多建筑物了,有很多寺庙、祠堂。当然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千佛崖石窟了。这石窟倒不是很大,里面有几十尊隋唐时期的佛像,都是就地取材,在山体岩壁上雕刻的,有部分头不见了,个个都栩栩如生,浑然天成,宛如画卷。
这些艺术瑰宝都来源于信仰,信仰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佛教自从西汉末年传入中原,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不断传播发展,并很好地与中原文化融合,千百年来生生不息,对中华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好多词语像“世界”其实都是佛教用语。尽管佛教有部分消极遁世思想,但总体上还是劝人从善,宣扬好的东西,这也不难理解为啥佛教具有这么顽强的生命力了。
那次济南之行虽是出差,但玩的挺开心的,工作游玩两不误,把济南的几个景点都逛了一遍。济南的泉,济南的山,济南的点点滴滴,现在回忆起来还是那么熟悉,很怀念这段济南的时光,时光久远,愈久弥新。济南,期待着下次与你再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