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故乡的年俗(篇二)

故乡的年俗(篇二)

作者: 洺江筠 | 来源:发表于2019-07-08 23:07 被阅读0次

大年三十

当一切准备就绪,除夕就在父母的忙碌、孩子们的期盼中到来了。从早上天美亮就开始准备年夜饭,十大碗八大碟的。母亲从捡菜到炒菜,没有停下来的时候,还得拉上父亲帮打下手才行,小时候,我们负责吃喝玩乐,直到长大了才成为了母亲的帮手。

折腾了一上午,别人家的鞭炮声也接二连三的响彻整个村寨。我们一家也急了,弄上六品“圆饭”、茶、酒,贡果和“三生”两份,叫来爷爷奶奶,他们指挥着各种摆放的位置。在桌前放上几根柴,铺上纸钱,放在早已折好的元宝、小括、大括,用几根线香,怎么摆放纸钱,祭不同的神灵所摆设的方式可不一样,非常讲究,可具体如何也只有爷爷奶奶最清楚了,也父母也只是一知半解。我想,到父母这一辈人都离开之后,我们这些人是不是都早已不会弄这些过年仪式了?

当一切摆放好之后,自家的鞭炮声也震耳欲聋了,爷爷奶奶他们最老的一辈人先磕,然后再到父母,最后才到我们小孩子,从小到大按顺序来磕头。当我们磕头的时候,爷爷奶奶在一旁说着祈愿百事顺利、学业高升等等和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相对的的祝福语,我们方言称之为“祀句”,都是吉利的,体现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故乡的年俗(篇二)

火药味、烧纸钱味沁入口鼻,每个人都由此而更加虔诚了,认认真真的磕起六个或者三个头。

供了天地,又供天兵天将,然后再抬到家堂内供奉祖宗、家堂香火和灶君等。天色也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暗沉了下来,吃好年夜饭,母亲又洗好碗筷,并且用蒿子把所有的碗筷和工具都擦拭一边,除去油渍,以清吉的气息迎接大年初一的到来。

夜幕来临时,父亲便把他从山上砍来的生桃树、松叶、蒿子等烧起来,闷出许多火烟,不像平日里那样呛鼻,清香清香的,为的也是把整个屋子的霉臭给熏走,之后还烧上一个特大的桩头,一家人围着火塘闲聊起来。

这时候,父亲就会和我们说今天要守夜,因为每当大年三十,有一个毛手毛脚的大怪物就会从房顶伸手下来,我想这就是我们上学时学到的“夕”吧!

父亲说,那个怪物伸手下来时,要拿大刀把它的手给砍下来,就算只砍到一个手指头也好,因为怪物的手会让一切东西用之不尽取之不竭,比如,放在米上,米就不会吃完,我记得,我小时候还说,“那我要砍下来给它放在钱上,那样钱也永远花不完啦!”一家人哈哈大笑起来,“是呢,是呢,钱也用不完!”

小时候睡得早,我们也从来没有哪一次真的守到过十二点,在第二天我们问起时,父母说到“砍到一个手指头啦!”我们都争着要看,父母说只有自己砍到的才看得到呢!这也许就是靠自己的努力去换取的成果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吧?


相关文章

  • 故乡的年俗(篇二)

    大年三十 当一切准备就绪,除夕就在父母的忙碌、孩子们的期盼中到来了。从早上天美亮就开始准备年夜饭,十大碗八大碟的。...

  • 故乡的年俗(二)

    祭祖 在我们老家,过年之前,家家户户在备年货时,另外还要买一捆火纸放在家里备用...

  • 故乡年俗(篇三)

    大年初一 睡了一觉就过了一年,被别人家的鞭炮声给叫醒。可是我这一天都不用早起,因为我是女的,只有爸爸和弟弟两人才早...

  • 故乡的年俗(篇一)

    惬意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但好在是令人印象深刻。过年,依然是一个力量强大的节日,每年都能召唤到一个个外出的人们回乡来...

  • 故乡的年俗(篇四)

    玩灯这一年俗在我的家乡(梁河县大厂乡)并不是每年都可以感受到的,是每隔三年,即第四年才又一次的举办玩灯的活动,寨子...

  • 故乡的年俗(四)

    拜年 随着时代的发的发展,现在在中国,只要是成年人,基本上都是人手一部手机了。 ...

  • 故乡的年俗(三)

    贴好春联过大年 春联,又名“楹联”。但在我们老家都说“对联”或“对子”。 相传在公元96...

  • 故乡的年俗(一)

    我的故乡四川蓬安不仅是个山青水秀,物产丰富的好地方,它更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县城。早在公元507年,梁武帝为了纪念...

  • 年俗•吃篇

    我家在上海。我父母亲的祖籍在浙江,但出生地都在上海。大家可能知道上海是块冲积平原,所以据从小到大一代代延续的耳濡目...

  • 故乡年俗丨过“小年”

    从今天开始,准备写一个系列的散文《故乡年俗》。今年过节回不了家,仅以此系列献给我的故乡,山东省潍坊市以南20公里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乡的年俗(篇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qbz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