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年俗(一)

作者: 李茗 | 来源:发表于2018-01-27 15:10 被阅读33次
故乡的年俗(一)

我的故乡四川蓬安不仅是个山青水秀,物产丰富的好地方,它更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县城。早在公元507年,梁武帝为了纪念司马相如,在此设立新县,并以相如之名为县名。所以呀,故乡的一些习俗也一样渊源流长。

在那些众多的习俗中,最让那些在外的游子念念不忘的习俗,莫过于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年俗了。

                            送灶神和除尘

在我的记忆中,奶奶在世时,每年的腊月二十四晚上,她总会把灶台收拾得干干净净,然后摆一些糖,再点上几贴火纸送灶王君上天。

小时候,对于奶奶这些举动,我很是不解,问她,奶奶也说不出所以然,好奇的我只好去请教上过私塾的爷爷。

爷爷告诉我,灶神又名灶王君,传说中他是玉皇大帝派下凡间考察一家善恶的神仙。

在每年的腊月二十四晚上,灶神就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一家人在这一年中做过的善事和恶事。禀报完毕就在天上呆到腊月三十再返回人间。

人们给灶神供奉甜食,就是希望他老人家吃了甜的,上天以后,能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好话,在来年能够给家人赐福赐平安。

二十四送完灶神,转眼就到了腊月二十六,这一天,每家每户就该除尘了。

除尘在我们老家又叫扫阳尘。

扫阳尘就是在一根细长的竹竿头上,用蔑条绑上一把带竹叶的细竹枝,把屋顶上的灰尘、蜘蛛网什么的全部扫干净。

在农村,扫厨房的的灰尘可是一件苦差事。因为烧柴禾,厨房顶上总会积上一层厚厚的黑灰。你这里仰着头去扫,那些黑黢黢的黑灰便会往你脸上铺天盖地而来,若是一不小心用手往脸上一抹,活脱脱就一个舞台上的小丑。所以,我们在扫厨房的阳尘时,都会头戴一个大大的斗笠,然后手持一根绑有竹枝的长竹竿,那装扮,现在想来都忍不住想笑。

扫完屋顶的灰尘,将家里那些用不着的烂旧的东西丢出去,再把地面的卫生收拾得一尘不染,这样子,除尘的工作就算完成了。

(末完待续,欢迎朋友们留言说说你的家乡有哪些年俗。)

相关文章

  • 故乡的年俗(一)

    我的故乡四川蓬安不仅是个山青水秀,物产丰富的好地方,它更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县城。早在公元507年,梁武帝为了纪念...

  • 故乡的年俗(篇一)

    惬意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但好在是令人印象深刻。过年,依然是一个力量强大的节日,每年都能召唤到一个个外出的人们回乡来...

  • 故乡的年俗(四)

    拜年 随着时代的发的发展,现在在中国,只要是成年人,基本上都是人手一部手机了。 ...

  • 故乡的年俗(三)

    贴好春联过大年 春联,又名“楹联”。但在我们老家都说“对联”或“对子”。 相传在公元96...

  • 故乡的年俗(二)

    祭祖 在我们老家,过年之前,家家户户在备年货时,另外还要买一捆火纸放在家里备用...

  • 故乡的年俗(篇二)

    大年三十 当一切准备就绪,除夕就在父母的忙碌、孩子们的期盼中到来了。从早上天美亮就开始准备年夜饭,十大碗八大碟的。...

  • 故乡的年俗(篇四)

    玩灯这一年俗在我的家乡(梁河县大厂乡)并不是每年都可以感受到的,是每隔三年,即第四年才又一次的举办玩灯的活动,寨子...

  • 故乡年俗(篇三)

    大年初一 睡了一觉就过了一年,被别人家的鞭炮声给叫醒。可是我这一天都不用早起,因为我是女的,只有爸爸和弟弟两人才早...

  • 故乡年俗丨过“小年”

    从今天开始,准备写一个系列的散文《故乡年俗》。今年过节回不了家,仅以此系列献给我的故乡,山东省潍坊市以南20公里的...

  • 年俗(一)

    前几天是大年三十,也是人生中第一次不和父母一起过年。 一桌饭菜,虽然看起来不多,但却意外吃得很撑,同行的小姑娘说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乡的年俗(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ivn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