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归何处

作者: Liou哒哒 | 来源:发表于2017-11-21 16:08 被阅读20次


《圣经》上说,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身体不胜于衣裳。生活有许多胜于生理需求的追求,而不是饱暖思淫欲的那么简单,太直白的生活总是单调不成曲。生活不会按照我们的计划发生,我们只会寻着心的方向前行。

李朝是千禧之年毕业的大学生,就读于中国最好的法学学校。大学的四年时光一闪而过,似乎到毕业了才会想起去看看学校里的角角落落,才去想看看学生自己搞的各种文艺演出,话剧排练,才会想起去北京城里骑着自行车穿梭于胡同之中看看皇城根之下的老百姓是怎样的生活。是的,跟今天所有的大学生一样,他也很迷茫,听父母建议回家谋一份公职?还是在大城市白手起家扛起自己的梦想?时代是很公平的,平行的时代平行的人,在平行的时空里都会遇到各自的问题。李朝曾在北京胡同驻足停留,观察那些冬天晒太阳的大爷大妈,正对着阳光微低着头抄着手假寐的他们会突然就发出一声长叹:噢……咳……这一生长叹发出来似乎就会有发自内心深处的释放。李朝似乎也会随着这莫名的放松一下自己。只是那时的他不会预料到今后十多年后的生活会经历多大的变化。

大学期间的他是优秀的,无论专业成绩就还是办事能力,他有自己的理想,他想做一个出色的法律人。他读列宁的《土地纲领》,书中言之凿凿:“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体现。”他读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法律,只不过是我们意志的记录,一个民主的国家总是会通过法律来治理“。无疑,对所有的法学学子来说依法治国入宪是赋予他们理想与身份的象征。

带着种种的期待和自己的壮志,他走上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各种的机缘巧合使他回到了自己的省会城市,做了一名检察官。当然最高兴的应该是他的父母,同村的人见到他们都会艳羡的说:“你家娃可真有出息”!就这样李朝从一个学生过度到了国家公职人员。

刚到单位的他,跟老的检察官学习业务能力,谦虚勤奋,总是会提前到办公室先把办公室的卫生整一下,再去提两壶热水。于是老的检察官也喜欢他,帮他解决实践业务上的一些问题。时间一天天过去,眨眼他到检察院已经一年了。他开始跟着自己拜的师傅老郑办理实际业务,老郑五十出头,经常作为公诉人出庭,他的业务能力在当地公检法系统是公认的强,当地的律师知道自己代理的案件是由老郑负责出庭作为公诉方的都会多下功夫,多加谨慎。老郑的眼神总是直直的,可以好长时间不眨一下,仔细观察,又感觉他的眼睛又是那么澄澈。李朝每次直视老郑的眼睛都会感觉他的那份逼人的凌厉之气,可是凌厉之中又带着一份坚定。这种眼神不同于他上学的时候做错事时老师的定睛一看。

那时的他对于老师的一看比什么都害怕,当时的他并不自知缘由,和大多数经历学生时代的人一样,只觉得有一种不可挡力,使人难以消受。直到十多年后的现在,站在大学讲堂上的他会被学生问道:“老师你的眼神总是让我们感觉有种说不出的异样。”回想自己打过交道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也才明白了师傅老郑的眼神,那是一种经常面对邪恶与正义较量时的不容置疑与对法律正义的坚定。他和老郑连续三个月追踪调查了一个贪污的官员,材料证据收集工作完成之后他们决定提起公诉,正要找领导签字的时候,领导出现在了他们面前。领导关心的问:“小李现在工作适应了吧?”

“还不错,多谢院里的培养还有我师傅教导!”

“年轻小伙子不错,可别只顾工作,耽误自己的终身大事”

虽然已经毕业一年了,可是李朝还是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对着领导和师傅傻笑了一下。接着,领导说“我了解了你们最近追踪的案子,三个月的时间,辛苦了,这样,案子材料给我,我给你们放假,陪陪家人,放松放松。”李朝刚想说什么,被师傅抢先了去:“谢谢领导关心,那我们就恭敬不如从命。”

送走了领导后,李朝一脸不解的看向师傅,而师傅针对他的疑惑却什么都没说。邻下班时师傅对他说:“这周末来我家吃饭吧,尝尝我的拿手手艺红烧肉,保你吃过之后唇齿留香。”李朝呆呆地说了一句:“好……”

第一次登门拜访,李朝稍稍备了薄礼。到了老郑家里,开门的是老郑的老伴,出于礼貌,李朝喊了一句:“师母好”,虽然这老郑这师傅是自己死皮赖脸拜的,而且才不到一年,但是这个年轻人还是懂得人情的。更何况,老郑的媳妇和自己的妈妈年龄差不多,只不过,城里人总是比庄稼人显得年轻,精致。进了门之后,师母就赶忙招呼李朝,又是拿饮料又是削水果的,并且不停的问他个人问题解决没有啊......显得难以招架的李朝,一边回答着问题和师母聊着天,一边不时的向厨房的方向望去等待着老郑从厨房忙完出来拯救自己的尴尬处境。

好在老郑很快端着菜出来了,老郑老伴见状起身去张罗准备吃饭。

饭桌上,李朝依然拘谨,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虽然已有清晰的棱角但还是带着一份稚嫩。停办案子的事情他还是想不明白,整个人情绪低落,而这一切老郑都看在眼里。很快这顿饭就吃完了,老郑老伴收拾完了就出去逛街了,剩了老郑和李朝两人在家。老郑沏一壶茶两人便聊了起来,李朝始终还是没有沉住气开口问了老郑,为什么领导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明明都已经掌握了充分的证据材料了。为什么不跟领导争一下?

老郑看了一眼李朝,笑了笑说:“年轻人血气方刚是好事,可是深处这个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极限”。像这种情况,老郑工作以来碰到过不少,有的是自己跟的案子,有的是身边的同事和同学经历的。曾经有人试图要继续进行自己的工作,结果不久就被调离了岗位,去赋了闲职,自己伸张正义的理想就此止步。体制之内很多人都有自己人无奈。

这时的李朝似乎更加迷茫,难道就这样作罢?老郑的答案很坚定,就是这样,可是转念一想,他怕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就这样被打击了,于是又挤出了一丝笑容补充道:“不过,据我所知,那些涉嫌犯罪的人还有阻止查案的人大多数最终被处理了。”老郑拍拍李朝的肩膀说:“年轻人,这人啊,他和世事一样,谁都没办法预料,但是我们不能够习惯性的把很多时刻扩大成整个人生的缩影,你的路还很长,我们的法制道路同样也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我相信你是个有未来的年轻人。”

从老郑家里出来,李朝一直在思考老郑的话,也明白了老郑为什么请他去家里吃饭。他从心眼里感谢老郑,同时又觉得自己处境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糟,最起码遇到了老郑这样的良师。转念一想,自己还是趁这个“假期”回趟家,看看父母。

回家的路上,坐在窗边的李朝向外望去,静静的赏起了火车两边的风景。初夏的时光,下午五点多的太阳也还劲头十足。夕阳洒落在半青半黄的麦田里,那半黄随着麦芒的摇曳一直在跃动,那缕青在阳光洒不到的地方显得那样安宁。铁轨两侧,郁郁青青,阳光偶尔洒落李朝的眼睑,变幻的地形映入他的眼睛。就这样,静静的,他的思绪飞到了去大学报到时坐火车的情景。去往一个陌生的地方总是会有一份好奇与期待,或许还有内心些许的忐忑不安,一路上感觉沿途都是荒山与乱石。正如他此刻的处境,只是不知道生活还要给这个年轻人怎样难以预料的情景。

从家里回来之后一切都恢复了平静,李朝开始无事可做,上班就在单位坐着,下班就去消磨时光。这样的日子过了半年,他忍受不下去了,他的才华在他的身体里躁动,他不甘于这么平庸,于是辞职的念头萌生。他想要去做一名律师,真正的去接触需要法律拯救的生灵。反正自己的终身大事未定,再怎么样都是一个人的决定,至于父母那边,虽然他们都是农民,可他们看得出儿子的躁动,也只能依随了他,放他出行。

临行前,他去辞别老郑,老郑什么都没跟他讲,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给了他一个信封。北上的火车上,他打开信封:李朝,有很多人就像这个时代的萤火虫,孤独,卑微,不被人理解,不为人知,但他们彼此温暖。每当黑夜来临,他们总会扑哧穿行,带着小小的亮光,在无边的世界哪怕只是照亮一厘米的路程。你我都一样,只是我没有你勇敢。你选择的并不是一条更容易的路,刑事辩护律师要承受很多的不能正名,但是,我希望你可以记着自己出发的初衷,做一只独一无二的萤火虫。

刚到北京的日子是不好过的,谁都知道京城米贵,居大不易。开始的一年他是没有收入的,虽然在律师事务所工作,可是,没有案源,没有人脉,他根本接不到案子。靠着自己之前的一点积蓄竟然也撑了下来。他勤奋,经常主动帮一些案子多的律师整理材料。此时的他也体会到,自己在检察院时同事前辈对自己是毫无保留的帮助,而在律所,则只能自己暗自偷学。到今天,他会对他的学生讲,如果你不打算继续读研究生深造,建议你们毕业先去机关锻炼两年,虽然体制有体制的束缚,但是你还是能学到东西的,而直接进律师事务所你们可能会坚持不下来,机关虽然有会有竞争但是跟律师事务所比起来简直是微不足道。律师事务所你跟同事之间就是抢客户,争案源的关系。

到律所的第二年他开始慢慢有了案源,可是同时也感到自己的理论不够深厚,要知道,光凭机械的记法律条文是打不赢官司的,于是他决定回母校重新深造,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就这样竟然拿到了博士学位,同时他的事业慢慢处于上升期,手里有了积蓄,在学习期间,认识了比自己低两级的师妹,两人一见钟情,终成眷属,并且在事业的道路上一同前行。

转眼他来北京已经是第十个年头,他的名字被业内更多的人所知悉,不少人慕名请他去打官司。当然,这期间他遇到过恐吓,遇到过责骂,他替一个有精神病的男人辩护,那男的病发时失手杀了自己的妻子,并且平时有家暴行为。法庭上他据理力争,使得那个男人获得缓刑。可是,一下法庭,他遭到了受害人家属的围骂,媒体记者更是犀利的问:“为什么要替他做辩护,难道你良心不受谴责吗?”

他什么都没说,奔向停车场去找自己的车,可是车窗被糊满了泥巴,并且被贴了很多带有脏话的纸,面对眼前的情景,他只能无奈的摇摇头,坐到车里,掏出电话打给老郑:“谢谢你师傅,我会不忘初衷。”晚上回家,他的工作笔记写下这样一句话:“吾心归何处?”这样一个法律意识薄弱的社会实在让他感到茫然。人说四十不惑,可是三十多岁的他心中仍会有很多的困惑,也许人一辈子也不能做到不惑吧,他能做到的就是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的活着。

如果说这个案件是让他心生困惑,不知心归何处的开始的话,那么接下来的案件则是成为让他走向人生另一方向的决定性因素。

正如太阳每日规律的东升西落,李朝也重复着自己的生活,接案件,会见当事人,准备材料,出庭辩护。虽然每日接触着各种犯罪案件,但他心里早已平静,那就是他的工作,就是他的生活,他来不及感慨也不能去感慨。从第一节刑法学课老师给他们讲强奸罪的定义是概念说还是接触说的时候,他就知道,面对案件就不能只是道德的谴责,他们要有法律人的判断,要运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去看待一切。

作为刑事辩护律师,为每一个委托人争取最大的法律尊严是他的使命。他很认同米兰达警告:“你有权保持沉默。如果你不保持沉默,那么你所说的一切都能够用来在法庭作为控告你的证据。你有权在受审时请律师在一旁咨询。如果你付不起律师费的话,法庭会为你免费提供律师。你是否完全了解你的上述权利?”纵然一个人没有权利去杀害另一个人,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判处一个人死刑?这是他的疑惑,也是与他从事相同工作人的共同疑惑。只是现阶段,我们谁都回答不了。

基于自己的职业压力,他会选择定期抽出几天时间带上家人去出国度假,饱览异域风土人情总是会给人带来一种新的活力。又一次旅行结束,刚下飞机的他就接到了一个老同学的的电话。电话里讲:“老同学,我遇到一个案子,但是,当事人是我们这里的一个公务员,由于身份特殊,所以各方面的压力比较大,我觉得我自己没把握,你有没有兴趣一起来做?”李朝很爽快的答应了,他越来越想要办一些有难度有影响力的案子,不是为了更加出名得利,而是想要在自己的职业生涯,有那么几件可以在自己的努力下被雕琢成为艺术品的案件。

第二天李朝便到了案件所在地,与同学会面后直奔主题,了解案件情况。当事人张廷由于自家的房屋拆迁补偿问题被检察院起诉为侵占国家财产罪,自己的老母亲由于儿子被抓也一病不起。在这之前,张廷的家里人为他请过两个律师,一个告诉他要为他作无罪辩护,一个要为他做有罪但是做最轻辩护,但是都被他拒绝了。李朝似乎明白了些什么,当事人被抓起来肯定是想要无罪辩护的,拒绝律师无罪辩护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他遭受着来自公安的压力,而他又不能对外讲。

一系列程序问题解决之后,李朝身着正装,手提公文包带着委托书,律所的证明还有自己的律师证去会见了当事人。每一次去回见当时人他都会把自己的着装打理的一丝不苟。因为他感觉自己要有足够好的精神面貌去面见当事人,才会给对方一种信任感,才会让自己的当事人放心的把自己的事情交给他办。

会见过程中,李朝又向张廷进一步了解他的案件情况,当然这一切都在公安机关的监控下进行。到最后,想想前两个律师被拒的情况,李朝决定不直接说明自己做有罪还是无罪辩护,他问张廷:“我将在法律允许的最大范围内帮你做辩护,可能我的辩护与你的想法向违背,你是否同意我作为你的辩护人?”张廷一下被李朝的问题惊住了,作为公务员的他判断出了李朝的话语的深层含义,而李朝的问题有充分的保护了处于监控下与公安压力的张廷。回过神来的张廷回答说:“好的,李律师,我同意你作为我的辩护人。能让我看看你的律师证吗?”李朝想这个要求是当事人的合理要求,就将自己的律师证给了他。

在李朝整理自己的会见笔录的时候,余光瞥到了张廷的异样,但他并不知道实际发生了什么。真相是,就在李朝整理的时候,张廷趁不注意塞了一个纸条在律师证的夹袋里。这一切被正在监视他们的警察看得一清二楚。有多年从业经验的李朝则很快判断出,张廷的异样肯定有违反会见程序规定的行为,问题则最可能出现在自己掏出的律师证上。进退维谷之间李朝选择不接张廷返还的证件,而是让他直接放在桌子上。正在这时,一个警察走过去客气的对李朝说:“李律师可否让我看一下您的律师证?”正瞅着无法脱身的李朝立即顺势一指在桌子上的证件,让警察自己拿。这样一来从递出自己的证件给当事人之后李朝再也没经手,即使证件里被放了什么自己也可以洗脱违法的罪名。

警察拿到李朝的律师证后发现了纸条,上面写着:请家里人处理我收受的赃款。尽管这句嘱托与当前的案件无关,但李朝还是在结束会见之后被检察院请去喝茶了。去之前,李朝向自己的朋友还有律师协会讲明了情况,只怕万一莫须有的罪名会被扣在自己的身上。虽然自己的会见全程有监控,可是监控还是掌握在警方手里,到时候监控录像怎么被剪辑就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了。

到了检察院,果然不出李朝所料,检察官要求李朝将自己的整个会见内容都讲出来,李朝拒绝。随即检察官又告诉他,如果他不说很可能会触及危害国家安全罪。面对强势的检察官李朝并没有屈服,就一直僵持着,直到最后,一个检察官说:“李律师,为什么这样一个受贿的公务员你还这么保护?哪怕自己摊上罪名。你是否能给我们说一下理由,可以手写下来,我们等着。”话刚说完,检察官就给他递过去了纸和笔。

李朝开始列举自己的理由:首先作为一个律师,我有自己的职业道德,不能够向你们透露我们的谈话内容,即使他向我说出了他的犯罪事实我也不能向你们检举他。其次,我并不知道他塞纸条给我,而且我一直没有碰到纸条。再者,即使他有罪,也有获得辩护的权利,法律也不能要求让人自证其罪。关于他的受贿方面的罪行,与本案无关,你们可以另行起诉而不是混在一起成为他此案罪名成立的原因。最后,我们国家宪法规定国家保障公民的人权。洋洋洒洒写完自己的理由之后,李朝拍了照片留作证据。

检察官看了之后,交给了他们的副检察长。副检察长出来跟李朝解释了一下说是误会,并且提出他邀请李朝吃饭,探讨业务,李朝拒绝了鸿门宴,径直走出了检察院的大门。

案件办理完之后,李朝回到了家。思考案子的前后经过,他觉得自己的心更加无处安放。回到母校与自己的导师聊天,老师提出他可以去大学教书,改做兼职律师,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培养更多的有水平的法律人,我们的法律现状才能改变。

如今,高校对于李朝这样的人才很是欢迎的,理论过硬又不乏实践经验。所以,他很快就任职于一所二线城市的高校。站在讲台的李朝看到一个个面带朝气的大学生,他会感觉内心更加充盈,这种充盈是他胜诉再大的案件或者一笔可观的代理费所不能带来的。

课堂上他会向学生讲述自己经办的案件,也会跟学生谈谈人生。有学生问他,为什么抛弃一线城市的前程,来一个二线城市定居,他回答:“传播法律理念更让我内心安宁,看见你们澄澈的眼睛就像看见了光明。此心安处是吾乡,而守着你们一届届学生成长就是吾心安放处。”

相关文章

  • 心归何处

    岁月荏苒,从象牙塔到社会圈这一路风景过去已有数十载。 曾经雄心壮志,带着梦想的那个我,不知何时打烂了一手好牌,也渐...

  • 心归何处

    把心放在情上,为情所困。把心放在名上,为名所扰。把心放在利上,所有时间为利奔波。只有把心放在自己身上,生命...

  • 心归何处

    《圣经》上说,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身体不胜于衣裳。生活有许多胜于生理需...

  • 心归何处

    时间在一天天走过,光阴婉转流逝,不知从何时开始,似感觉迷茫在大千世界,不之身之所在,时时回眸,却是无有的生之存...

  • 心归何处

    有人走路越多,离目标越近;有人走着走着,却忘记了去往何方。人生路就一条,生始死终,有人在这条路上走得欢欣雀跃,有人...

  • 心归何处

    心归何处 心归何处, 浅浅自问。 几度欲破茧成蝶, 重拾我曾经明媚。 伴随我 如絮旧梦翩翩飞。 擦去岁月泪痕, 笔...

  • 心归何处

    脚步匆忙 尘土飞扬 心中有歌铿锵 隔江晚钟敲响 茫茫一片沧桑 万千头绪都荡漾 一圈是故乡的明月 一圈是城市的灯光

  • 心归何处

    前几日公司集体活动,到达目的地之前,导游建议每个人都到大巴前面做一下自我介绍,说虽然都是同事,可也不见得私下里互相...

  • 心归何处?

    北京又下雨了,这雨下得好痛快,不仅带给喧嚣的北京城一个日夜清凉,也凉到了我的心里。 不知为何,总是因一人之不喜与不...

  • 心归何处

    不知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归何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qew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