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挑战07珠与瓢

作者: 彭有倦 | 来源:发表于2018-06-28 10:47 被阅读23次
    我的原创书法

    苏轼才华超绝,而善于识辨。他一生对中医和导引都十分热心提倡,且处处身体力行。“苏沈良方”记载他和沈括的医学和导引研究的成就,至今,苏州一带尚流传他所编练的“香泉气功”。苏轼所作笔记记录导引家言“真人之心如珠在渊,众人之心如瓢在水”,并赞曰:此真善喻者。

    凡比喻,必求贴切乃为高超。学习写作的人固然应该细味其中技巧与奥妙,而珠与瓢两者修炼相异之处也不可不重视。

    写作是一种修炼,这在年轻人心中几成当然的观念,是毋庸置疑的。导引家,即是古代的养生专家,精通养生修炼之术。同为修炼,写作与导引两者必有相通之处。

    导引家修炼,以修心为根本,富有东方哲学的魅力。以“如珠在渊”譬喻真人之心,以“如瓢在水”譬喻众人——即不谙修心者。

    如何修心,古人一致认为不离日用常行与参悟自然。则写作者如何修炼,就接近明白了:写作本身不是修炼,热爱与思考生活、艺术及自然才是。

    珠,非天生而有之。无不起步于一粒细沙子,小小的平凡无奇的沙子,经历无数次磨砺,然后才修炼成珠的形状,再经历无数次磨砺,才能修炼成有价值珍珠,然后再经历无数次磨砺,才能修炼成惊艳人间的明珠一颗。

    瓢,取自瓜。瓜再大,播种,萌芽,吐叶,抽枝,蔓藤,开花,结果,一年可成,速也。瓜,但能饱人一餐,取水一瓢,终无大用而速朽。想到珠与瓢相异如此巨大,不禁令人感慨:珠之在渊,沉潜不掩光华。瓢之在水,漂浮不接地气。

    譬喻之妙,妙在贴切人们的现实生活。如今时代催人奋进,人人以修炼为精进之途。此途中人头攒动,有埋头赶路者,有环顾取捷径者,亦不乏走在分岔路口者,更有甚者,南辕北辙。人在途中,不免前途茫然之感,此时心中须坚守修炼成珠的信念,才足以踏遍荆棘与鲜花的光荣征途。

    看过《出埃及记》的人都知道摩西的故事。以色列人在埃及受到迫害,上帝派摩西带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回到故土家园以色列。在完成这个伟大的使命之前,摩西必须经历各种磨练。

    四十岁的摩西是个公子哥儿,但八旬老叟摩西可就认得每一种蛇名,也记得哪里有水泉。如果他要带领千百个家庭一起在旷野旅行四十年的话,他非得精通“野外求生101招”不可。

    这是先知的修炼。

    史学家范文澜在自己书斋中悬有一联,用以自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写作的修炼正如做学问的一样,坐得冷板凳,耐得住寂寞,然后才能得文章三昧。

    说起坐冷板凳,现在人们多半会联想起绿茵场场外一圈替补区的球员们,其中不乏日后璀璨巨星的身影。

    94年。美国洛杉矶。巴西队。罗纳尔多。天才少年,17岁,入选国家队并获得世界杯的球员,追平球王贝利的纪录。当年老一辈球星罗马里奥、贝贝托组合的威力依然所向披靡,身为锋线第四替补的罗纳尔多即使头顶多重光环,也始终没有获得一分钟上场机会——坐了整一届世界杯冷板凳。天才尚且如此,况平凡众人乎?

    明白写作之不宜急躁,不求捷径,潜心于生活、艺术与自然之理,实足自勉勉人。谁会不选择拥有一颗“如珠在渊”的心,对“如瓢在水”的心力避沾染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更挑战07珠与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qfg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