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十万钻工会想法无戒学堂: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硅谷顶尖风投人:一家「好」公司意味着什么?

硅谷顶尖风投人:一家「好」公司意味着什么?

作者: 一顾即倾城 | 来源:发表于2019-06-10 16:03 被阅读5次
    来源: Yourseeker

    前言:

    最近在密集地回顾国内外优秀 startup 创始人和投资人的访谈、聊天、经验分享,有的来自媒体采访,有的纯属主角爆料。

    现在回看,里面不少几乎完全失掉了时效性,但你依然能感受到主人公想讲一个故事、想分享一些经验的强烈愿望,以及真诚。

    我觉得这样的感受很妙,像是他们把一家公司的灵魂拓印下来,然后拿给你看。

    这让我开始思考一些东西。

    比如,这个公号叫 Yourseeker,seek 意为「探求、寻找」。它不是简单地了解信息,而是向泛创投圈最优秀的人/机构学习,发掘精英头脑的想法,获取他们的见解和经验。

    这应该是一种让内容具备长线价值的途径。

    但它其实有个小问题。为了让读者更感兴趣,我一直在有意识地预设大家关心的话题,寻找可能激起兴趣的角度和手法。

    这样做的逻辑是,作为国内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微信用户往往愿意通过社交关系(朋友)和媒体(公众号)消费那种「紧贴热点」的文章。

    这类文章的广泛传播当然很有价值,比如疫苗、保健品、传销等话题,引发关注的同时,还能倒逼一些对的事情发生。

    但我发现,这种爆款文章也有个缺陷:来去匆匆。往往时效性越强,有效期就越短。

    所以,有没有那种无视时效性、保质期足够长的内容?

    我猜也有。而且更让人惊喜的是,它们虽然没法在短期内获取很多人的注意力,但总有一些真正好的,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发挥效用,让碰巧遇到它的人有所收获。

    再加上“好看”的上线,把投票权更多交给了大家。你每点一次好看,都是在投票,投票选择你认可的那种内容。

    基于这样的考虑,除了部分参与大家都很关注的热点话题之外,我还希望分享一些能够穿越时间的内容。

    这类文章里,硬的(所谓)干货要有,柔软的东西也不该缺席。

    以下是正文:

    今天是湿货的第一篇,作为泛科技、创投类公号,这里最关注的一个核心母题是「公司」。

    我们每个人的身份不尽相同,可能是某家公司的参与者、拥有者、投资者、观察者。但你有没有想过,公司意味着什么?一家「好」公司又意味着什么?

    早在 6 年多前,硅谷顶尖的前创业者、现投资人 Ben Horowitz 就给过答案:

    A good place to work.

    他想表达的是,哪怕一家公司什么都做不到,但它依然是 good place,那就值得你 work for it。

    以下是 Ben 发表在 A16Z 官网的文章,我做了精心编译,希望对你有启发:)

    因为深信员工培训的意义,在 Opsware,我给员工上过不少培训课程。当时我明确表示,希望每位经理都能定期和他的员工开个短会。我甚至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避免可能产生的问题。

    但是有一天,我高高兴兴地去上班,却惊讶地发现,我的一位经理,居然有六个多月没有和他的任何一位员工开过短会了。

    我十分诧异,超过六个月没开过?我花了这么多时间在员工管理上,准备了大量材料去培训他们,居然得到了这样的结果?哇,如果大家都不听我的话,我来上班还有什么意义吗?

    我一直认为,以身作则,就能让公司里的人都按照我预期的路径成长。但为什么大家没能养成这种好习惯呢?我已经失去权威了吗?

    我回想起多年前和父亲的一次谈话,主题和 Tommy Heinsohn (时任波士顿凯尔特人篮球队教练)有关。

    Tommy Heinsohn 曾是全世界最成功的教练之一,带领球队两获 NBA 总冠军。然而,他很快就走下坡路,现在依然保持着联盟里的最差纪录。

    我问父亲,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他说:

    “球员们不再关注他的差脾气了。Heinsohn 之前常常对球队大吼大叫,他们还总能做出回应。但现在,大家都开始无视他了。”

    我在想,我的团队现在也开始无视我了吗?是因为我曾经对他们大吼大叫吗?

    我就着这个问题继续想,然后明白了,虽然我告诉团队应该“做什么”,但并没有告诉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可能是因为大家手头的事情太多了,以至于没法排优先级?显然,这位经理并不认为与他的员工会面有多重要,而我也没有向他解释,为什么这么做很重要。

    如果是这样,我为什么要求每位经理都得这样做呢?我考虑很久,想了一套说辞,然后打电话给这个经理的上司 - 以下称他为 Steve - 我告诉他,我要立刻见到他。

    当 Steve 走进我的办公室时,我问了他一个问题:“Steve,你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要来上班吗?”Steve:“什么意思?”我:“我为什么要起床?为什么要来公司?如果只是为了赚钱,明天就把公司卖掉不是能拿到更多的钱吗?而且我也并不想成名。”Steve:“嗯,我明白。”我:“所以你觉得,我为什么要来上班?”Steve:“坦白讲我不知道。”我:“好吧,我解释一下。我来上班,是因为如果能让 Opsware 成长为一家很棒的公司,对我个人来说非常重要。那些每天愿意在这里度过 12 小时甚至更久的人,他们生活里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这里,如果我能让大家有好的生活,证明我来这里上班是有意义的。”Steve:“明白了。”我:“你知道一个好的工作场所,和一个糟糕的工作场所之间的区别吗?”Steve:“啊,知道的。”我:“有什么区别?”Steve:“呃,我想......”我:“我来告诉你。在好的组织里,人们可以专注于他们的工作,并相信,如果他们完成工作,公司和他们个人都会有好的结果。在这样的组织里工作就会很开心。每个人都知道,如果他们所做的工作是高效,有效的,就能为这个组织和他们个人带来好的改变。这样一来,手头的活儿才会让他们觉得既充实又有目标感。“另一方面,在一个糟糕的组织中,人们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与组织内部的对抗、消耗和明争暗斗中。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是什么,所以也就没法判断自己是否真的完成了工作。就算有奇迹发生,他们花了些时间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也根本不知道这对公司或他们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更糟的可能是,当他们最终鼓起勇气告诉管理层情况有多糟糕时,管理层否认了问题,反而继续保持现状。”Steve:“好的。”我:“你知道你的经理 Tim,在过去的六个月里没有和他的任何员工开过短会吗?”Steve:“我不知道。”我:“那现在你知道了,你有没有意识到,他现在没有办法知道他所在的这个组织是好是坏?”Steve:“意识到了。”我:“所以,你和蒂姆现在是我实现目标的阻碍因素。如果蒂姆在接下来的 24 小时内没有和他的员工见面,我就只能炒掉他,以及炒掉你。你明白吗?”Steve:“完全明白。”

    现在回过头看,我这样做真的有必要吗?

    你可能会想,无论公司管理得多好,如果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它会失败。或者你会说,有不少公司管理得很差,但产品非常满足市场需求,它们也挺成功。

    这两个说法都没错。那么我到底有没有必要,和我的一位高管讲这样的话,还去威胁他?

    我认为必要性有三个:

    顺风顺水时,一个好公司的价值不容易显露出来;一旦环境变差,这可能是生与死的区别。

    事情很难一帆风顺。

    做一个好公司本身就是目的。

    1)生与死的区别

    当一切进展顺利时,你留在公司的原因很多:

    你的职业道路是光明的,随着公司的发展,会有很多有趣的岗位出现。

    你的朋友和家人认为,大家都没想到这家公司会这么好,而你做出了非常明智的选择。

    在一家好公司的黄金时期工作过,你的个人履历会受益。

    哦,你应该也因此赚到了不少钱。

    但是当环境开始变差,以上这些理由的反面都可能让你选择离开。事实上,当环境变糟了,唯一能让员工留在一家公司的原因 - 除了他需要这份工作以外,是他喜欢这份工作。

    2)事情很难一帆风顺

    不存在股价永远上涨的公司。在差公司里,经济效益没了,员工自然会离开。而这往往会带来一个恶性循环:公司市值下降,最好的员工离开;因为缺乏好的人才,公司市值继续下降,于是第二好的员工走掉。这个循环很难逆转。

    3)做一个好公司本身就是目的

    当我第一次见到 Bill Campbell 时,他是 Intuit 的董事长,当时也是 Apple 的董事会成员,他还是业内许多顶级 CEO 的导师,包括 Steve Jobs 和 Jeff Bezos。

    不过这些事情都不如他经营的一家名为 GO 的公司令人印象深刻。GO 想做的事,简单来说是在 1992 年做一个 iPhone 出来。这个公司筹集的资金几乎是有史以来最多的,损失也是最惨重的,然后在 1994 年,它把自己卖给了 AT&T。

    现在你听起来可能无动于衷。但在当时,这是彻头彻尾的失败。

    后来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遇到了数十名 GO 的员工,包括 Mike Homer,Danny Shader,Frank Chen 和 Stratton Sclavos 这样的人才。

    令人惊讶的是,我遇到过的每一位 GO 员工,都认为 GO 是他们工作经历中最耀眼的一段。尽管他们的职业生涯没有好的发展,被很多人定义为失败者。但他们依然相信,那是最棒的一段工作经历,GO 是一个好公司。

    这让我意识到 Bill 有多神奇。而且,John Doerr(KPCB 的主席)也这么认为。

    尽管在 GO 这个案子中,John 因为 Bill 损失了一大笔钱。但后来当 Scott Cook 需要为 Intuit 招募一位 CEO 时,John 依然选择推荐 Bill。

    多年来,每个与 GO 员工接触过的人,都知道 Bill 的为人。他是能够建立一家「好」公司的人。

    所以我想,既然我在这家公司,就算别的统统做不到,至少也像 Bill 一样,先建立一个「好」公司吧?

    P.S 关于公司故事和成长经验分享,我之后每周会更新一个(除去正常更新以外)。

    已经入选的有:Adobe、Airbnb、Buzzfeed、Craigslist、Duolingo、Etsy、Evernote、Flickr、GitHub、Imgur、Lyft、Medium、Nextdoor 等教育、内容、工具、平台、泛社区社交类(但没被写烂的)公司,以及一批有风格、有魅力的投资人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硅谷顶尖风投人:一家「好」公司意味着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qgz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