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写这该文章的目的,是想告诉刚接触产品经理的“同学”,当完成产品的商业部分分析后,不要马上就画原型,这只能说明你刚“入行”,我理解的“产品经理”就好比军队的“参谋”,他是实现军队领导意图的主要组织者,是军事工作具体的组织实施与督促检查者。它需要根据现有部队的火力配置、人员情况制定作战计划,虽然两者之间所处的领域不同,但产品经理与“参谋”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最终是为了实现战役(商业价值)目标的成功,所以我把我的一些经验整理一下,供大家参考。
2、整体思路:用户体验不能被设计
用户体验的核心不是功能的集合。事实上,用户体验的核心是用户使用该产品做什么,例如Uber的用户体验的核心就是让用户很容易在任何时间打到出租车,可能用户使用产品包括线上及线下流程,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能实现企业的商业价值。下图是一个描述网页和 app 设计时候谈论用户体验时候可以被分解出来的五个层次,除了用户可以直接看到和操作的裸露在水面之上的 Surface 层(视觉设计),一个好的用户体验需要从深到浅考虑一下四个层面:
1、Skeleton 页面骨架层:每个页面的线框图,基本的交互动效
2、Structure 结构层:用户的工作流,网站或者 app 的操作逻辑;
3、Scope 内容层:产品需求文档及需要展现的内容;
4、 Strategy 策略/商业层:用户和市场研究后得出的商业模式,包括目标用户、场景、赢利模式等;
用户体验5层3、内容层(Scope)
在完成对产品的商业层的分析后,首先应该是对产品所涉及的内容进行筛理,因为不管什么产品,通过APP或网页呈现给用户的是“信息”,信息在数据库里呈现的就是一个“二维表”,而导航的目的应该是能让用户更方便找到“信息”,而对信息操作也是类似,所以我把内容层分为三个阶段:
1、内容定义:把内容分为按核心内容及辅助内容进行分类,形成相应的标签
2、内容操作:用户对内容会如何操作,我整理一个7字口诀“增删改浏查传达”。
3、后续操作: 假设用户找到了他们要找的内容,接下来他们可以做什么、又会做什么呢?,例如引导用户进入产品的增值业务、反馈流的设计。
我定期会分析市面上的一些APP产品,下图是我对一款针对学校“社团”APP内容层的分析,内容层不涉及到任何导航,只是根据内容的重要性进行筛理,同时思考用户获取内容后如何操作及后续操作。
内容层4、结构层(Structure)
在弄清自己移动应用的内容组织情况之后,就可以开始考虑结构层了,可能有人想结构层不就是“导航”吗?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结构层”的目的是让你的用户能更容易找到“内容”,我称为内部路径,路径的具体实现可以有许多的方法(如标签式导航等,这是在页面骨架层实现的),所以我建议采用GOMS模型,该方法在交互系统中用于分析用户复杂性的建模技术,主要被软件设计用于建立用户行为模型。GOMS模型是一个缩写术语,G代表Goals(目标)--就是商业层的内容、O代表Operations(操作)、M代表Methods(方法)、S代表Selection rules(选择规则)。
1、Goals(目标):就是执行任务最终想要得到信息及“内容层”。
2、Selection rules(选择规则):是用户要遵守的判定规则,以确定在特定环境下所使用的方式。
3、Methods(方法):是通过文字描述如何完成目标的整个过程。
4、Operations(操作):是任务分析到最底层的行为,是用户为了完成任务必须执行的基本动作。(注:在内容层有“内容交互”和“后续操作”就是该部分内容)
GOAT方法论4.1 Selection rules(选择规则)
“选择规则”就是中心思想,通过“规则”如何体现核心内容的价值,让用户能快速了解产品是什么、能做什么,并快速上手。以下图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
选择规则
5 页面骨架层(Skeleton)
5.1 导航部分
根据“选择规则”,我会初步整理出一级导航及比较粗的功能模块,另外,还要以信息结构为基础、建立手势交互规范,优先设计自然的手势交互,而不是点击TAB。以下截图供参考
一级导航5.2 Methods(方法)
完成一级导航及功能模块整理后,我会筛理相应的页面(这也是后续画原型的产品结构图),每个页面包括什么内容及操作大部分已经在“内容层”进行筛理,这个时候产品经理根据经验、项目情况进行“组合、排版”,包括二级导航、内容页采用卡片式、列表式、图片式等。
最后还要提醒一下各位,产品的“反馈流”部分也在该环节设计,通常产品都是一层一层返回,但对于内容多、信息结构比较复杂的产品,这块就需要好好设计了。
页面最后
当我按照以下思路完成后,会输出相应的产品原型(供大家进行讨论),对于简单产品会形成相应的PRD。这个时候产品经理工作并还没有完,这个时候要对产品进行“埋点”,埋点本身其实是对于自己所设计产品的一个可视化健康检查,通过逻辑和数据,贯穿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通过产品不断迭代逐步达到最佳状态,这也是互联网产品与传统产品本质的区别,原有的传统模式是先有产品后来开拓市场,而互联网产品是完全相反,但这一切需要数据支撑,这部分我将成后续整理的数据篇进行介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