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
《好好学习》读后:直接吃最后一口?

《好好学习》读后:直接吃最后一口?

作者: Sivas | 来源:发表于2017-11-20 14:07 被阅读0次

    这本书给不了高分。几点感受,欲写之后快,整理如下:

    ①关于“临界知识”

    整书给我最大别扭感的,就是不断强调不知所谓的临界知识和二八准则。

    仿佛真有那么些东西,稍加掌握便能打通任督二脉,横行江湖。

    这也是同类书本共有的风向:强调简化,强调停止无效努力,强调寻找关节。至于积累,虽然也承认其必要性,却从来不是重点。

    但有一个基本事实摆在眼前:世界是复杂的,情况是具体的,道理都是教条的,普适是不可能的。

    关节自然是要找的,所谓底层思维也自然是应该有的,但顺序不要弄错:只有大量接触基础事实,大量筛选认知材料,才能形成一个所谓的临界的认知。没有积累的过程,你甚至不知道哪些知识属于2,哪些属于8。而且,某一领域的积累,还未必就能普适到其他领域。

    然后反过来说,即使你不懂什么二八原则,临界知识,但凡带着一个脑子读书,把新鲜的东西记录下来,再整理成框架,形成系统,那也一样可以具备成为专家的条件。

    所以我说,强调“临界知识”是没有意义的。

    年幼无知时,受某些传统文化影响,也曾经觉得应该有那么些厉害的道理,一旦发现,就可以统领全局,看透一切规律。

    然而这样的大道理,事实证明,全都是只能逆向印证的。就是你无法用它去解决任何问题,只能解决完问题之后再把它拎出来。然后最有趣的是,根据你解决的问题不同,拎出来的大道理也不同,用到哪个拎哪个。

    所以啊,我觉得,一本讲学习方法的书,正道应该是从记忆开始,接着讲如何管理情绪,增强专注力,建立习惯,然后是如何效率的剖析目标著作,最后训练摄入知识的速度,一切以积累二字为核心。

    脱离这些,用大量的篇幅去强调一些无法正向应用,只能逆向解释的概念,毫无意义。

    ②关于读书数量

    诚然,舍弃质量追求数量是很有问题的;动辄吹B说自己一天一本的,也大概率是注了水的;书与书的区别是大大的,看完一本纯理批判和一本《好好学习》的工作量相差可逾百倍,所以用本数来说事肯定是不对的。

    但这些并不妨碍我们应该设法提高摄入速度啊!在理解的基础上,显然是消化的越快越好。在能记住的基础上,显然也是吃下去的越多越好。幻想自己掌握了终极规律,把一切具体的词条全揉进垃圾桶,离开书本,无招胜有招,这只在小说里行得通。

    所谓数量无用,只是一个局部概念。学霸和学渣的区别,我相信主要体现在阅读数量上。

    ③反思日记(唯一可取的点)

    作者提出这一点确实给人启发。因为我们绝大部分人的习惯往往是计划明天,而非反思昨天。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如果行动脱离了计划,我们感到的只有挫败,然后继续计划明天,或者放弃做计划。

    反思就不一样了,当复盘时清楚的看到自己的缺陷以后,能提供的改变动力是强于做计划的。而看到自己的正面改变时,又可以给人以快乐的正反馈,这又是一种动力。

    在一个人人急着向前看,生怕落后一步的时代,复盘往往会被人忽略。你以为了解自己的全部,但如果愿意倒带看看昨天的自己,肯定会发现不少令人惊讶的细节,而这,就是改变的动力。

    ④作者

    在类似领域里,对作者成甲的基本印象还好,比古典和蔡垒磊要强,万维钢只要不在微博上吹捧刘仲敬那也还是可以的,但几个人确实都不如罗胖,罗胖的能力在罗辑思维里判断不好,因为可能有枪手;但在奇葩说可窥一隅,思维层次全场最高,辩论/诡辩能力也不差,虽然功利向有点过。

    ⑤其他

    硬广告也太多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好学习》读后:直接吃最后一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qjv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