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12: 蝶变舱 I 绿翡翠号I Cecilia Wu I 广州
- D11: 蝶变舱 I 绿翡翠号I Cecilia Wu I 广州
- D11: 蝶变舱 I 绿翡翠号I Cecilia Wu I 广州
- D11: 蝶变舱 I 绿翡翠号I Cecilia Wu I 广州
- D9: 蝶变舱 I 绿翡翠号I Cecilia Wu I 广州
- D3: 蝶变舱 I 绿翡翠号I Cecilia Wu I 广州
- D4: 蝶变舱 I 绿翡翠号I Cecilia Wu I 广州
- D2 - 蝶变舱 I 绿翡翠号 I 306 I Cecilia
- I believe I can fly/ by Cecilia
- A letter to Santa Claus
第一节 I 在爱狠情仇中打开自己
一个偶然的机缘巧合,我在3月5日惊蛰之日,毅然决定登上一艘名为“绿翡翠号”的大船,开启了一段心理学实战训练营的神奇之旅。
而恰恰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我经历了人生中非常黯淡的一段时光:3月7日下班途中,突然得知家公病危,我们连夜赶回乡下。回忆起今年春节假期回乡探望他时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每个细节、说过的话仍历历在目,但斯人已驾鹤西去。在这极致的悲伤中,我觉察到,一方面,我在情感上是悲伤的:每当想到家公生前对我和孩子那种发自内心的、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就会禁不住地潸然流下。我觉察到我的心痛,是因为“爱而不能”,后悔自己本该能够多为老人做点什么,比如多几次的回乡探望、多几次的拥抱、多几次的侍候喂食、多几次的聆听、多几次的软语安慰……我为自己没能在我们曾经共享的时空中,多做一点点而感到愧疚;另一方面,在理智上,我知道,生老病死,都是人生必经之路,是自然的规律,谁也绕不开。亲人的离世,其实是用生命的终结,馈赠与我们最后的一份无比珍贵的礼物,那就是:珍爱生命、成为你自己。
D12: 蝶变舱 I 绿翡翠号I Cecilia Wu I 广州 I 起航,锚定未来!所谓人生无常、世事无常。我们常常对“无常”和“不确定性”产生莫名的焦虑和恐惧、懊恼和痛苦。在《透过佛法看世界》一书中,作者希阿荣博堪布就以人的烦恼、迷茫为切入点,从佛法的视角,引领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与更好的自己相遇。而摆脱痛苦,是从认识痛苦、打破痛苦的框框开始的。佛法认为,痛苦分为八种:生、老、病、死、怨憎会、爱离别、求不得、不欲临。在所有的痛苦里面,死亡恐怕是当中最痛的苦了,音貌犹存但已阴阳两隔,这种痛,即便我们非常不愿意,它迟早还是会发生,我们逃无可逃。所以,承认痛苦的普遍性,才能更好地集中精力处理当下的问题,而不是纠结在愤愤不平的负面情绪中。而每一种情绪的背后,都有着未被满足的需求,无论是焦虑还是抑郁,它们都有着一种共性的、未被满足的需求,即:安全感。安全感常常表现为有确定感和可控感。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我们渴望稳定、渴望安全感的需求,是我们从生命伊始就与生俱来的心理发展的起点。举个例子,一个婴儿,在生命的初期,如果他的妈妈,或者他的第一养育者,能够在让婴儿在慈爱目光中入睡,然后又在妈妈或者第一养育者关爱的目光中醒来,婴儿与妈妈或者第一养育者之间的所有的敏感和互动能够得到及时的回应,换言之,婴儿和妈妈或第一养育者之间建立起高质量的关系,婴儿就能从孤独的全能自恋的一元世界进入到有关系的二元世界。在这一点上,成年人其实也一样,在充分安全的环境中,我们也会像婴儿般地、肆意地打开自己,在和周围的人相遇和展开关系的过程中,疗愈和完成自我的修复。
这里面的母婴关系,呈现了我们在关系建立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即:中立非批判地无条件接纳原则。它不仅适用于母婴、也适用于亲人、同事、朋友等所有的关系中。而信任,是这当中的压舱石。
D12: 蝶变舱 I 绿翡翠号I Cecilia Wu I 广州 I 起航,锚定未来!在宫崎骏的《风之谷》中,小女孩娜乌西卡虽然被受到惊吓的狐松鼠咬到了手指,但她强忍着疼痛,让它继续咬而不去惊吓和伤害它,得到了狐松鼠的信任和友谊。也就是说,虽然狐松鼠攻击了她,但她依然带着爱容纳了它的攻击,还深深地理解了胡松鼠的不安。这意味着,小动物的黑色生命力被小女孩看见了、被她允许了,并且经由她爱的目光看见,转化成了白色生命力。娜乌西卡这种境界,我想一般人恐怕不能轻易企及。但是,当你化解了遇到的痛苦,就好比是在做生死能量的转换,把具有破坏性的黑能量,转化成了具有生命力的白能量。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