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燕国靠北,西面有赵国挡住秦国入侵的脚步,北面有齐国挡住魏国的虎视眈眈。
但燕国并不奋发图强趁机壮大势力,而是昏招迭出。
燕王姬哙一心做圣人,听信齐国间谍苏代的话将国家禅让给宰相子之,自己做了臣子。
但他愿意做臣子,不代表他的儿子愿意。燕太子姬平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匆忙起兵攻击子之,引发燕国数月混乱。
齐国趁机派兵攻入燕国,杀死燕王姬哙,将子之剁成肉酱,趁乱谋杀太子姬平,彻底夺取燕国政权。
燕国就要亡了?
在齐国人眼里,是这样的。他们把燕国看作自己的殖民地。大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燕国人大失所望,本想着齐军是来帮助他们的,结果齐军是来奴役他们的。
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一天晚上,一群燕国贵族偷偷骑着马,直奔燕赵边境而去。而另一些人,开始组织燕国人反抗齐军。
一年多之后,燕国人终于把齐军赶出了他们自己的国家。
同时迎来了燕国的新王——公子职。
原来,那群燕国贵族跑到赵国找到赵王,向赵武灵王哭诉齐军攻入燕国,杀了燕王哙和太子平,马上就要把燕国给吞了。请求赵武灵王帮助他们把在韩国做人质的燕公子职接出来,扶立为新王。
赵武灵王是个雄才大略的君主,略一思索便答应了。他动用外交手腕从韩国接出公子职,并派重兵护送公子职回燕国继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燕昭王。
燕昭王接替王位时,燕国刚刚经历战火洗礼,破败不堪。燕昭王看着破损的河山,想起父兄被杀死的耻辱,想起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齐国,发誓一定要灭掉齐国,报仇雪恨!
他开始励精图治,招贤纳良。
经过十五年的勤奋不息,燕国渐渐恢复了元气。
这时,苏秦回到了燕国,为燕昭王献上了一个计策。
苏秦年轻时游历各国,得到燕昭王的爷爷燕文公赏识,资助其游说六国,建立合纵,苏秦佩六国相印,煊赫多年。
现在,苏秦要来报答燕文公当年的知遇之恩。
当时,齐国宣王已死,即位的是齐湣王。
齐国国力强大,远胜燕国,燕国要报仇,跟齐国正面拼杀是绝对拼不过齐国的。
而要把当年齐国对燕国的伤害重新在齐国自己身上上演一遍,就只能借助诸侯们的力量,大家对齐国群起而攻之;要让所有诸侯国厌恶齐国,视齐国为眼中钉,就要让齐国众叛亲离;让齐国众叛亲离的途径,就要通过另一个国家——宋国来达成。
宋国是齐国的邻居,宋国人善于经商,故此商业发达,国家也因此非常富裕。宋国的都城陶邑是当时中原各国中建设得最好的城市,非常繁华美丽。
齐湣王去过一次陶邑后便念念不忘,总想着把陶邑收归到自己手中。但陶邑是宋国都城,想得到它唯一的办法就是灭掉宋国。
所以齐湣王心心念念想着的,就是如何把宋国灭掉,把宋国的国土和都城陶邑据为己有。
齐王心里很清楚,对齐国来说,灭掉宋国最大的阻碍,是秦国。
秦昭王同样也喜爱陶邑的繁华,但是与齐宋的比邻而居不同,秦国与宋国之间隔着魏国。
秦国对着陶邑,就只能远远望着。秦王没办法得到陶邑之前,绝对不允许别的国家得到陶邑,更不允许别的国家攻击、灭掉宋国,为的就是让陶邑漂漂亮亮的始终都在那儿。
而苏秦为燕昭王策划的报复行动的第一步,就是助齐攻宋。
公元前295年,苏秦作为燕昭王的使者,进入齐国。
他入齐后先约了齐相韩珉见面。向韩珉表示,燕国愿意出两万人马,自带口粮,帮助齐国攻打宋国。而且为表诚意,燕国将送质子入齐。
韩珉一听非常高兴,立即向齐湣王进言,要求隆重接见苏秦入朝。
齐湣王亲自为苏秦驾车,进入齐国首都临淄。
不久,齐将蜀子奔赴伐宋前线。
由于宋国与赵国也是邻居,而赵国实力也非常强大,所以齐王派人拉拢赵国,同意齐国伐宋。
当时,赵国赵武灵王去世,赵国内部分成两派,一派是由赵将韩徐为率领的亲魏派,另一派是由赵国宰相李兑率领的亲齐派。
齐王为了争取李兑的支持,派遣大臣公玉丹入赵,要将之前齐赵联合攻打宋国侵占的蒙地给李兑做封邑。
燕昭王知道这一消息后,派遣苏秦入赵,成功阻挠了这一要求。李兑没有得到封地,心里很不高兴。与齐国的关系也就淡了。
苏秦成功地离间了齐国和赵国的关系。
而在当时错综复杂的环境之下,齐王伐宋,也很快宣告失败。
公元前288年,秦昭王在宜阳自立为“西帝”。当时秦国、齐国、赵国三足鼎立,并立为战国中最强国家。
秦昭王心里忌惮赵国,于是就想打破平衡,便刻意拉拢齐国,联合其他五国共同灭赵。
秦昭王派遣秦相魏冉前往齐国,向齐湣王致送“东帝”的称号,意思是齐国才配与秦国并肩成为兄弟。
秦国讨好完齐国,回过头邀约其他五国共同伐赵,约定三分赵地。
赵国处于生死存亡边缘,而有一个人,和赵国一样着急,这个人就是燕昭王。
燕昭王敏锐地意识到,如果赵国因此被灭,齐国将会更加强大。所以赵国一定要保住,作为牵制齐国和秦国的力量。
于是燕昭王派苏秦从燕国赶赴齐国,面见齐湣王。
齐王正在犹豫,就征求苏秦的意见。
苏秦反问齐湣王,伐赵跟伐宋哪个更有利于齐国。
齐湣王回答,伐宋。
苏秦说,秦国本就蛮夷,遭诸侯排斥。齐国如果此时与秦国并称东西帝,只会让天下人将憎恨的目光转移到齐国身上。
如果齐国能废除帝号,留下秦国自己称帝,天下人则会爱重齐国,对秦国侧目而视。
苏秦建议齐湣王“背约摈秦”,“以其间举宋”。
齐王听得很满意。
于是邀约赵王在东阿会见,由苏秦参与其事。约定“攻秦去帝”,发动中原五国联合攻秦。
齐、赵、魏、燕、韩,五国军队攻秦。
但五个国家各怀鬼胎,齐国想借机攻宋,魏国加以阻挠,赵国也想要宋国的土地。
就在这时,齐王听到一个小道消息,说魏相孟尝君正在与赵将韩徐为准备趁着齐国现在劳师远征内部空虚攻打齐国。
齐王决定,退兵。
齐湣王回去后,重新启用秦王的好朋友韩珉为齐国宰相,为的就是与秦国交好,免得自己攻打宋国的时候秦国出来搅局。
齐、秦两个国家领导人举行了友好会晤,决定用条件交换来满足双方的需求:
齐国允许秦国攻取魏国的旧都安邑;
而秦国允许齐国灭掉宋国。
交易达成。
秦国兵分两路,一路攻打魏国河内,另一路攻打安邑。
魏国将安邑献出,向秦国求得和平。
秦国如愿以偿得到了安邑。
但秦王还是不满意。
因为此时齐王已经命令齐相韩珉进攻宋国了。
秦王派人数落韩珉,说韩珉作为秦王的好朋友,现在却要来攻灭他所爱的宋,实在太不应该了!
韩珉进退维艰,处境尴尬。
这时,苏秦站了出来,去秦国说服秦王。
苏秦对秦王说,魏之所以愿意割安邑给秦,是因为韩珉曾暗中向魏国施压。韩珉的心,还是向着秦国的。如果齐国真能灭掉宋国,韩珉必将率领齐国西面事秦。
这番言辞凿凿打动了秦王,秦王闭了嘴,齐国开始全力进攻宋国。
宋国被齐国所灭,齐湣王愿望达成。
与此同时,周边国家纷纷开始拉警报、敲警钟:
赵国刚打个盹,睁开眼就看到邻居从宋国变成了齐国,两家还离得那么近,对方还那么大,顿时十分不悦;
魏国看到自己整日虎视眈眈看着的宋国,没等扑上去就变成了别人的,又气又恼;
秦国最不高兴,他忽然发现自己被坑了,齐国攻灭宋国,对自己进军中原十分不利!
秦王越想越气,遂开始联合其他国家共同出兵讨伐齐国。
秦、赵、魏、韩、燕五国联军出发,推举乐毅为共相,两个月时间攻占齐国七十座城池。齐湣王逃走,乐毅攻入齐国都城临淄,将齐国历年所藏珍宝统统运往燕国,燕昭王卧薪尝胆十五年,终于报了这一箭之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