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日读书书籍投资理财
跳过陷阱 | 如何避免以正确的方式自杀

跳过陷阱 | 如何避免以正确的方式自杀

作者: 子易的小手札 | 来源:发表于2018-02-17 22:43 被阅读8次
大而不倒 | 金融风暴里的“竞技者”

《大而不倒》金句:

总以为自己足够强大不会倒下,但事实并非如此。

█ 一个问题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金融逐渐成为发展的核心,它不但是整体经济的循环核心,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即使不是身处金融行业,创业也避免不了与金融打交道。金融世界复杂得难以想象,那么创业者需要了解哪些规则,才能避免“以正确的方式自杀”呢?

跳过陷阱 | 如何避免以正确的方式自杀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本书《大而不倒》,作者安德鲁·罗斯·索尔金,《纽约时报》首席记者及专栏作家,美国财经新闻界最高荣誉杰洛德·罗布奖得主,以纪实小说的方式对2008年金融危机进行了一次还原,向读者客观而详尽地展现了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美国主要监管机构和投行的众生相,成为了人们反思金融危机的重要参考。

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曾经的美国投行巨头雷曼兄弟在一步步走向破产之路的过程中,公司高管们是如何从不可置信到惊慌失措,再到无力挣扎的。人们很容易犯下这样的错误:总以为自己足够强大不会倒下,但事实并非如此。雷曼兄弟作为华尔街金融界的传奇巨头之一,最终也不得不走向了毁灭。作为创业者,我觉得可以从中学习到这些经验教训,总结起来就是“信、流、会”

█ 一个背景

2008年3月,贝尔斯登公司被收购后,在剩下的四大投资银行中,实力最弱的雷曼兄弟开始承受压力。雷曼兄弟股票持续下跌,做空者也在不断打击雷曼公司。

尽管雷曼公司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富尔德多年以前就意识到,雷曼有一天会悄无声息地陷入困境,他也早就清醒地认识到,华尔街高杠杆率的做法蕴藏着巨大风险,但他不愿错过赚钱机会——建立在对前景看的好基础上,豪赌带来的回报实在太丰厚了。

富尔德决定向巴菲特寻求资金援助,巴菲特有兴趣投资红利为9%的雷曼优先股和40美元行权价的认股权证。而雷曼股票在周五时的收盘价为37.87美元,这个代价看起来非常昂贵。雷曼转而向一家大型投资基金公司寻求资助,筹集到了40亿美元的可转换优先股。对雷曼来说,与巴菲特的报价相比,这笔交易要划算些。

随后一位对冲基金经理揭露了雷曼资产的估值问题,雷曼因此受到了更沉重的打击。

濒临危机的雷曼公司不得不继续寻找新的资金来源,曾接近与韩国发展银行达成交易,但是富尔德却提出要韩方收购一部分他自己认为“很有价值”的不动产,并且提出了更高的收购价,交易由此告吹。

在面临危机时,市场评论员克拉默批评他们仍在增加杠杆率,认为他们急需现金,但是富尔德不以为然。

到最后,美国银行提出需要政府帮忙才有可能收购雷曼,但雷曼的现金流不足,财政部长保尔森放弃了救助,巴克莱的收购计划又被英国政府叫停。雷曼融资无望,最终破产。

█ 三大教训

回顾雷曼破产之路,我们可以总结出三大教训:

- 投资者信心至关重要

- 流动性是企业的命

- 会计工作必须谨慎

1、 投资者信心至关重要

在雷曼公司寻求巴菲特的融资时,因为巴菲特开出了昂贵的条件,雷曼转而向一家大型投资基金筹集基金。从账面上看,后者是一笔更划算的交易,看似是“正确”的。

问题在于,巴菲特的投资能带来在金融市场中最关键的东西——信心。

“一项由巴菲特做出的投资,在金融界就相当于畅销杂志《好主妇》一样,会受到整个市场的热烈追捧。”

金融可以说是建立在投资者信心基础上的产业。在市场经济中,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投资者看中的对公司未来的预期,对公司未来是否有信心是能否获得市场认可的关键。

噪音交易理论认为,在实际中,股票的价格能够被投资者情绪所影响,投资者情绪与同期股票收益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投资者信心越强,企业价值也会跟着其投资行为的变化而升高,投资者信心与企业价值间有着较强的正向关系。

市场信息可以轻易影响一个公司的股价。在金融世界中,人们的信心往往十分脆弱,谣言具有的巨大威力甚至可以摧毁一家公司。特别是在金融危机来临之时,一旦出现大规模的恐慌,投资者失去信心,金融市场可能会瞬间土崩瓦解。

在必要的时候,损失一定账面上的利益来寻求投资者信心的支持,是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美国另一家投行巨头高盛自然也无法幸免。为了摆脱这场危机,高盛变身成为了银行控股公司,可以几乎不受限制的从银行获得流动性资金。但这样的举措仍然不能让投资者放心,随着时间的推进,高盛的股票又持续下跌了6.9%。

为了彻底从这场困局中脱身,高盛只能寻找新的投资者来筹集资金,但很不幸,没有人看好现在这种情况。最后,高盛高层也把目光投向了巴菲特,以期得到帮助。起先,高盛高层给巴菲特提供了好几份投资方案,但都被拒绝了。因为作为一名投资者,巴菲特不愿意为了这点利益,去承担现在这么大的风险。最终,高盛只得通过付出更高的代价,才与巴菲特达成了交易。

而这种效果也是明显的,投资者的信心有了稳步提升,次日受到“巴菲特投资高盛”这一交易消息的刺激,高盛多售出了50亿美元的股票,并且股价也上涨超过6%,高盛才终于稳住了局势。

所以,如何稳住投资者的信心,也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能否成功的关键。

2、流动性是企业的命

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最初制定救市政策时,其中一个主要原则是:流动性可救。

陷入危机后的雷曼公司仍在增加公司的杠杆率,这就解释了保尔森为什么决定放弃救助雷曼。一切均因雷曼资本金不足,首先就不符合流动性可救原则。

“杠杆率”一般是指权益资本与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的比率。通过债务融资,在资产收益率一定的情况下,会增加权益性融资的回报率。

举个例子,假如你需要20万资金创业,你与张三每人投资10万元,当获利10万元时,你和张三的投资回报率都是50%。假如你是通过债务融资,向张三借了10万元,利率10%。同样获利10万元,在扣除利息后,你获利9万元,你的投资回报率就变成了90%。

本质来说,利用杠杆是负债经营,是一种以小搏大的行为。用很少的资金就可以获得很高的回报,这对创业初期、资金不足的创业者来说尤为吸引,但这可以说是企业经营中最为锋利的一把双刃剑。

在经济繁荣的年代,各种力量都鼓励企业加持杠杆。许多创业初期的企业,往往就会泛滥用杠杆、盲目扩张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面对高负债的压力,资金流动性极弱,每天都像是在走钢丝。

即使对形势充满信心,创业者也一定要保持理性,谨记“现金为王”。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最基本要素,资金管理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的始末,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应对风险时,流动性资产更易于变现或者转化为别的资产,帮助企业平稳过渡。反之,当流动性出现问题时,再庞大的资产也有可能丧失价值。尤其是在经济衰退时期,流动性、贴现力弱的大宗资产不具有贴现价值,就无法产生价值。

对企业来说,流动性是命。任何庞大的商业帝国,在面对不计偿付能力的高杠杆和高负债时,其资产都有可能灰飞烟灭。

成熟的投资人,面对市场变化时都在去杠杆化,负债率普遍不高。所谓“去杠杆化”,是指公司或者个人减少使用杠杆,把原来通过各种方式“借”到的钱退还出去。

香港首富李嘉诚一直奉行的就是“现金为王”的财务政策,他旗下的长和系资产负债率长期维持在15%左右。李嘉诚曾经对媒体表示:“在开拓业务方面,保持资金储备多于负债,要求收入与支出平衡,甚至要有盈利,我想做的就是在稳健和进取中取得平衡。”

因此无论是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还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面对经济寒冬,李嘉诚先生的做法都是迅速降低投资负债率,时刻保持充足的现金,这样极大程度上避免损失。据悉,李嘉诚手中已积累超过220亿美元的现金。

创业者要谨记,流动性是一家企业的命,而杠杆只是工具,需要合理使用。

3、会计工作必须谨慎

雷曼公司面对股票下行的压力时,公布了第一季度的业绩以及自救计划,以光鲜的数据稳定了市场信心。但是德意志银行的著名分析师迈克尔·梅奥一眼就发现了这些数据有问题,雷曼因此受到了更沉重的打击。

另一方面,雷曼公司寻求融资时,对自身资产评估一直高于实际价值,多次拒绝认为过低的报价,这也间接错过了挽救雷曼的机会。

这足以说明,企业的财务报表是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的。这不仅关系到投资人的决策,也与企业者的经营策略制定有着密切的关系。

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因素。

对投资者而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将会提高投资者对公司财务能力的信心。提高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会计信息失真程度,对于维护投资者权益,增强投资者信心有着重要作用。

巴菲特在研读雷曼年报时,每当他对某个具体数字或项目有疑问时,他就会在报告的封页上记下相应的页码。还不到一个小时,报告的封页上就写满了他随手记下的页码。这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因为巴菲特有一个简单的原则:即使每个问题都有答案,他也不能把钱投到一个让他产生这么多疑问的公司。

对企业经营者而言,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会计工作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经营管理、财产管理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会计工作提供的信息和数据,是企业制定经营策略的重要依据,影响着企业管理决策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如果会计工作出错,在错误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决策,无论过程多么严谨,都会容易给企业带来不可想象的灾难。

创业者要充分认识到会计的重要性,进行会计工作时必须谨慎对待,以确保获取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 总结

回顾雷曼公司破产之路,除了有经济危机的客观因素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它是如何一步步自断生路的,创业者们从中可以得到三个警示:

- 投资者的信心至关重要

- 流动性是企业的命,记住现金为王

- 会计工作必须谨慎,用正确的数据作决策

在金融世界,埋藏着许多不易察觉的陷阱,当踩入陷阱时,很多看上去正确的事其实无异于“自杀”。创业者们需要汲取雷曼公司破产的教训,避免以“正确的方式自杀” ■

相关文章

  • 跳过陷阱 | 如何避免以正确的方式自杀

    大而不倒 | 金融风暴里的“竞技者” 《大而不倒》金句: 总以为自己足够强大不会倒下,但事实并非如此。 █ 一个问...

  • IOS中的Promise设计模式

    ios中你不知的promise设计模式,教你如何正确避免跳进回调陷阱。 作者 | johnssong,移动客户端开...

  • 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决定了一个人的格局,改变思维方式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人生,避免思维方式的陷阱,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一、做“成长...

  • 2019-05-04

    清醒思考 思维过程中到处是陷阱。如何做出正确判断和选择,就是在过程中要避免陷阱。 视野狭隘 理想是考虑各方因素,仔...

  • 《论战略》学习笔记心得65

    第九章如何避免战略陷阱(6) 摆脱陷阱与自我超越(2) 第三,时刻保持敬畏之心。 市场上公平的,你用什么方式与...

  • 避免各种加盟陷阱,要用常识思考

    那天,社群里探讨“如何正确地加盟,如何避免加盟陷阱等问题,大家提供了让人印象深刻的案例,也给了很多方法。今天我这里...

  • 消除认知偏误,“精准”看内看外

    如何避免认知偏误,避开思考陷阱,做出正确决定?继续往下看看就知道了。 壹 客观评价自我 001/自利偏误 和“归因...

  • 30/70好好说话—广播笔记D026-飞鹰-设计

    一、如何避免沟通陷阱? 人际冲突预防为主,日常小冲突日积月累会变成炸弹, 1、避免两个版本的陷阱:同...

  • 绵阳,成都江水平装修

    绵阳江水平装修,装修如何避免装修陷阱?装修小白看完也不怕了(先施工,后付款) 装修小白如何避免装修陷阱 李工不得不...

  • 25个最基本的JavaScript面试问题及答案

    1.使用typeof bar === "object"来确定bar是否是对象的潜在陷阱是什么?如何避免这个陷阱?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跳过陷阱 | 如何避免以正确的方式自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qlm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