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闷篇***无业游民(之一)
‘’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是中国的历史,也是中国的现状。
然而,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
同理,读书不一定会高尚,不读书就一定不会高尚。
这里的读书,既指狭义的上学,又指广义的求索。
人生,原本就是一个学习探索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读书让我们获得知识与智慧,而知识与智慧往往会给我们带来财富(包括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
相反的,不读书的人都比较愚昧,而愚昧与贫穷总是如影随形。
就拿人人都想的“挣钱”来说,绝大多数时候,还不是因为你做不到,而根本在于你想不到。
重要的,不是你所处的位置,而是你所朝的方向。
想不到,自然就做不到。
方向都不明,又如何能到达?!
无论是比尔盖茨,还是巴菲特,无论是李嘉诚,还是马云,他们较之普通人,有更多的知识,有更大的智慧,从而站得更高 ,看得更远,也就做得更好,挣得更多。
他们已经从“读书”升级为“写书”,因为他们读懂读通了人生这本大书,便将自己的人生演绎成为了一本精彩的好书!
既可怜又可喜的是,我们的胡为无意中,也在用自己的人生“写”一本书。
既可惜又可悲的是,胡为的人生之书,无论对他自己,还是对整个社会,都是一部充满讽刺与寓言的反面教材。
一切归结到最初,就是因为他没有读书! !!
主观上,胡为不爱读书,不想读书。
客观上,由于刑事拘留,学校开除了这个不良少年的学籍,从而让他失去了正常读书的机会。
初中未能毕业,加上小学又恍兮惚兮,胡为的文化水平低得可想而知,除了多少认识几个字,几乎与文盲无异。
不读书能干啥?
回家种田?
不可能!
他胡为从小就发誓不当农民!
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都挣不到几个钱,又脏又累又没前途,还让所有人都瞧不起,是穷人中的穷人,是下人中的下人!
出去打工?
也不行!
不满十六岁的胡为,到哪儿都没人敢要,因为用童工是犯国法的,轻则罚款,重则坐牢,谁都不敢惹这个麻烦。
索性干脆去“操社会”?
胡为自己倒是愿意,家里人却不肯能同意 ,特别是刚花光了积蓄、淘神费力把他从看守所弄出来的父亲,搞不好气急了,那把斧子把他劈死算了!
何况,胡为经过深思熟虑,也觉得机会尚不成熟——一来,自己已经是“黑名单”上的人,红黑两道都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二来 ,刚出了这么大一个状况,霉运都还没走完,不宜过早的抛头露面、行走江湖。
于是,胡为向父母提出请求,想要到彭县乡坝头的外婆家耍一段时间。
母亲何素芬从小就溺爱这个幺儿,无论什么事都有求必应,才惯出了今天这个样子 。
父亲胡金贵觉得,这样也是个办法,毕竟儿子在本地名声太臭,换一个环境,说不定对他的成长有所帮助,于是答应了儿子的请求。
父母二人放下手里的活路,亲自将儿子送到乡下,交到他外婆手里,又仔细交待了一些注意事项后,便匆匆的回转了。
虽然同为农村,但城郊与乡野有很大的区别,离城越近越开放越现代,反之,离城越远越封闭越原始,比如说胡为他们家烧蜂窝煤炉子,而外婆家仍在烧柴灶。
胡为的外婆,在当地是小有名气的大仙级巫医,人称“何仙姑”(却并不是八仙传说中的那个)。
其实她原来姓张,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从了夫姓,倒被人民忘了其本名了。
丈夫贫苦一生积劳成疾,前些年就撒手人寰仙游西去;儿女们出嫁的出嫁、分家的分家,也不怎么管她;临老了,她还得自食其力的自家来养活自家。
成为“仙姑”的必然,源于她的一个哥哥,其解放前是个游方道士,曾传过一些“法术”给她,更为重要的是,她需要一份能带来收入的“职业”、一种养活自己的方式。
成为“仙姑”的偶然,源于两年前的一个雷雨天,据说她在田坎上被雷击中后,不仅没有受到丝毫损伤,而且突然就有了一种未卜先知逢凶化吉的“神力”!
彼时当天确实打了响雷,扯了火闪,也确实有人在电闪雷鸣后,发现她倒在田坎,她更确实是发如飞蓬面若紫酱,像过了电一样,但却并没有人亲眼看见她被雷劈的过程。
一切都来源于她事后的自述——被邻里村民们抬回家救醒后,她的自言自语——
一会儿说自己见到玉皇大帝,一会儿又说送她回人间的是太上老君,一会儿还说自己前世是谪仙今世来受难……
人们原本以为她在胡说八道,因为没有被雷劈了还能生还的,更没有人会说自己是神仙下凡,但在她的胡言乱语中,裹夹着几句惊天的预言,在不久之后纷纷的应验与兑现了!
总结起来,就是四句打油:“母狗难下崽,公社要遭灾,穷的去不了,富的不回来!” 还真的没过多久,同村的一家人的母狗就难产死掉了;接下来,连绵的大雨形成内涝,令公社的农作物大幅减产;县里早就计划在这一带建立“花木基地”,要求村里派人自费跟着县领导去沿海发达地区去考察,村里唯一的“万元户”——皮革作坊的老板自告奋勇的去了,却留在了浙江,做起了更大的生意。
到了这个时候,人们才猛然发现“何太婆”的神奇,回过头再来关注她的时候,她依旧在家里供起了神龛,经常在香火缭绕中开坛做法,为人预测吉凶,帮人消灾去难 。
于是,“何仙姑”的神名,一传十、十传百,走村跨镇,影响了附近的三州四县。
然而,稍微有点文化知识的,就会觉得“何仙姑”自身有着种种矛盾与奇怪,就会在背后讥讽她是在“跳老海”。
比如说,她自称“修道之人”,口中却念着“阿弥陀佛”,家里供的又是“财神”,难不成还是“释、道、儒”三教合一,自成一派开宗明义的“大师”?
而她给人问卜,总会说一些是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话,比如说,言及别人的双亲,就会来一句“父在母先亡”。
这句话,既可以解释为“父亲还在,母已先亡”,又可说成是“父亲会在母亲之前,驾鹤西去先行一步”,极具暗示性,看听着如何理解!
最有趣的是她众多“法术”中,最常用最神奇的“观水大法”。
表面上看,就是一个白瓷碗中装着大半碗清水,会由于问卜者自身不同的情况,变幻出不同的颜色,而“仙姑”施法后,碗中之水由浊变清去色透明的过程,即达到了为问卜者驱魔祛邪消灾解难之效果。
其实,秘密就藏在“仙姑”留得很长的指甲里面,每一个指甲里都藏有不同的可溶晶体,碗中色彩的变化,不过是每一个高中生都会在化学实验课上,进行的酸碱化学反应而已。
比如说,碗里的清水中还有少量酒精,当乘人不觉融入指甲里所藏的碘盐后,就会化合成碘酒,而变成棕红色,“仙姑”便会预测来人最近会有“血光之灾”;当来人出了大钱请“仙姑”帮忙化解去除,不觉中另一指甲里的明矾又落入碗中,等“仙姑”一阵念念有词之后,棕红色的水便回归了无色透明。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当初“何仙姑”一语成谶的四大预言——与其说是“预言”,不如说是含着极大概率的推测。
当时的农村都很穷,很多人都吃不饱饭,所以狗的营养就更跟不上,母狗难产便是常事;而严重低下的生产力,农田基础建设极差,十年九遭灾,不遭灾反倒是意外;但凡有好事,一般都轮不到穷人;但凡是富人,一进城就再也不会回农村了!
然而,人们往往会不自觉的去给“预言”寻找相符的对应,这源于一种心理暗示;就好像早上起床就遇到一件不顺心的小事,便会觉得一整天都很倒霉,反之,最先遇到件喜事,又会觉得一整天都好运且很开心;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大同小异,除了发生突发或者重大事件,其余的日子,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不同的是由于心理暗示的关系,令你分别把注意力,放在了坏事(或好事)上面,从而一而再、再而三的加强了最初的感受(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给自己正面的好的心理暗示)!
所以,才会有“心态决定成败”这一句真理 !
虽然,“何仙姑”是个大字不识几个的文盲 ,既不懂化学,又不懂心理学,但是她在开坛施法的“具体实践”中,却大量的运用了这两门科学的原理,特别是心理学中的“心理暗示”,在无形中帮了她很大的忙。
比如说,她给乡人“治病”,外伤撒一把草木灰,内伤服食一小包香灰,再加上一大段“岂不隆冬,猫钻灶烘”之类的别人听不明白的经文或咒语,来人还真会觉得疼痛与症状,比较之前要缓解了许多。
这就像你去医院就诊,医生就算只给你开几颗“维生素”,你吃下去后,无论什么病都会好上一半,这完全是自己的心理在作怪,自己的意志力和抵抗力在起作用。
正因为这一系列的原因,所以一些懂得科学的人,会讥讽“何仙姑”是在“跳老海”。
所谓“跳老海”,在北方叫“跳大神”,在南方叫“跳端公”,原意是指那些封建的“会、道 、门”等组织,搞的那些个迷信仪式或封建活动,后来又泛指那些靠装神弄鬼骗取无知群众钱财的歪门邪道;在成都地区又引申为指代骗子本人或其行骗的计量,带有明显的贬义!
那些个测字、算命、风水、堪舆、钻甲、扶乩、求签、卜卦、观水、探火、碟仙、笔仙、神棍、神医,乃至变钱、换汇、丢包、调包、碰车、碰瓷、装病、扯疯、伪文玩、假古董、挖金佛、寻宝藏、丢硬币 、耍三张等等之类,但凡是靠骗挣钱的,都属于“跳老海”的行列,可以说没一个是好东西。
然而,既然存在,就必然有其历史的原因以及现实的价值。
或许,“跳老海”的价值就在于,让我们这个世界更加不可思议和丰富多彩!
不可思议的是,无论社会如何进步,即便到了信息爆炸的后网络时代的今天,也仍有人相信乱力神,怪更有人不断的上当受骗!
如果事前真的相信,那么事后就不应该觉得受骗!!
如果事后觉得上了当,那么当初也就根本不相信!!!
这就是中国人的奇怪之处:什么都信,又什么都不信,既缺乏自信,又缺乏他信,归根结底是缺乏信仰。
说到历史的原因就比较复杂,五千年灿烂悠久的文化,因为种种人为的因素,失传的失传,讹传的讹传,最后传下来的是一堆混乱——解释的了的,是祖先比别人早发明的科学;解释不了的,是后人有待研究与验证的玄学——一直以来,统治阶级搞愚民政策,科学没普及,玄学又封锁,搞得老百姓不科不玄、亦科亦玄、无知愚昧、无所适从!
再说“鬼老二”胡为,有了“何仙姑”这样的外婆,觉得新奇又好玩。
于是乐于给外婆帮忙打下手,经常可以分得一点零花钱。
如今,胡为的具体“工作”大致有三样——
第一样,是到公路边的幺店子上,当“招财童子”兼“接引师”,给那些远道而来“求神”之有缘人带路,因为外婆家住得比较偏僻 ,然而越是偏僻就越显得有“仙气”。
当然,不光是带路这么简单,还有在行走时闲谈中,尽可能收集来人的各种信息,并及时汇报给外婆,好让“何仙姑”能“未卜先知”!
比如说,“何仙姑”站在窗口,远远考的外孙给她打暗号,又或者从事先约定的某一根田坎而来,就知道来人的目的,便在客人尚未进门或坐定时,大声的“预测”出来 ,先来个“下马威”,令对方更加信服。
第二样,是给客人掺茶倒水,热情的招呼。
实际上是利用掺茶倒水之机,遮挡客人的视线,转移对方的注意力,便于“何仙姑”作法中好动手脚。
第三样,是在需要时纯涤各种法器和道具。
一来,是制造严肃而神秘的气氛;二来,两个人配合的“双簧”,总是要比一个人的“独角戏”,演起来要更热闹更精彩更有看头。
可惜又可恨的是,这样能挣钱的好事,不是天天都能有。
一多半的时间,胡为仍然觉得很无聊。
由于胡为不愿意干农活儿,自然没什么可忙活的,而村里同龄的少年,上学的上学 ,下地的下地,出摊的出摊,打工的打工,各人干着各人要紧的事,很少有人陪他玩耍。
再加上他倒大不小的年纪,又没有任何收入,幺店子上就算是打牌缺人,因为不会让他上场凑局,一是怕他没钱输,二是怕他外婆“何仙姑”生气怪罪。
乡坝头本来就缺乏文化娱乐项目,总不能见天的摸鱼抓虾虐猫打狗,好歹自己也“一把年纪”了,别人看着不烦,自己早就厌了。
几个月下来,胡为就开始抓耳捞腮、磨皮搽痒、心烦意乱了!
好几回,一个人赶场(因外婆年纪大了腿脚不便),也就买点香蜡钱纸、生活用品之类,也就吃点零食、看部黄色录像之类 ,很是无聊,很不好耍,必须有所改变。
回成都?
还不是时候!
怎么办呢?!
胡为灵机一动,在镇上打了一个电话。
电话打到了百花十三组的幺店子上,请接电话的人通知雷大林(“老母猪”),等着他半个小时后,会再打过去。
几乎一直被软禁在家里的“老母猪”,已经快被憋疯了,好兄弟“鬼老二”的电话,可以说是喜从天降、雪中送炭!
电话中后者的邀请,让前者无比动心无比心动,随即两人为能达成“会师”,密谋了很久。
雷大林回家向父母提出请求,要到彭县去找胡为,跟他一起学习花木栽种致富的技术。
在儿子的软硬兼施、威逼利诱之下,雷家父母到胡家父母那里得到了求证,仔细一想,与其让儿子在家里荒废掉,不如让他出去闯闯也好,于是最终答应了儿子的请求。
就这样,“老母猪”得以投奔“自由”与“幸福” 。
两个不学好的坏家伙,又聚在一起了!
在那个破旧的茅屋里,有客人时,他们是“何仙姑”帐前的“哼哈二将”。
在那片落后的乡村中,没客人时,他们到周围场集上小偷小摸、坑蒙拐骗。
居然就这么无惊无险、无病无灾的晃荡了一两年!
在此期间,他们结识了不少“机耕道操哥”和“乡村流氓”,为将来所投身的“犯罪事业 ”,积累了人脉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