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口中那个“文学的白衣天使”,就是作家毕淑敏。
探寻毕淑敏的写作生涯,要从那一段最艰苦的青年时期说起。
1、充分感受生活,接纳每个阶段的经历
十六七岁的美好年纪,从最繁华的北京,入伍去到了最偏远的西藏边防。她曾在演讲中说,一次拉链行军的中途,她已经做好了自杀的准备,以此完结那份无边无际的痛苦。但是,当她正迟疑于如何不牵连同志的时候,竟然到达了目的地。
从那以后,她懂得了感谢一切苦难,接纳一切经历。
也就是从那个妙龄的年纪开始,她在昆仑山角,在无边的星空下,思考了关于人生,关于生命的意义,让她有了超越年龄的哲学视角。
回到北京后,内心想要记录和表达的冲动,让她知道觉得必须要写些什么。于是,就有了第一本小说《昆仑殇》,就此,她才感到和那段人生实现了真正的告别。
这部处女作一经问世,便震动文坛,被评为“对当代小说的一种拯救”,燃起了她继续写作的热情。
60岁以后的毕淑敏,同样欢迎当下的阶段。很多老人感叹岁月不多,她却用这种紧迫感来调整人生的计划。从前觉得来日方长的事,如今立马行动;因为可以用60岁以上的身份免费参观博物馆,她无比兴奋。
接纳生活的真相,她才会把那么多关于“幸福”的书,写得让人信服。
2、把阅读融入生命的每一天
毕淑敏热爱读书,自己家里的藏书已经到了放不下的地步。她决定把人生的最后一次搬家,献给自己的爱好,举家搬到了图书馆旁边,平时散步就能顺便看书,图书馆里的灯光、温度、氛围都让她十分享受,最重要的是,千万册的藏书量,给了一个爱书人最大的满足。阅读,几乎发生在她生命的每一天。
毕淑敏读书很广,她总是不好意思回答别人,当下在看什么书籍。因为实在没有规律,也没有类别,她就是单纯地喜欢看书,喜欢学不同的知识。
这也是为什么,她能在不同领域,都写出优秀而深入的作品。
3、保持好奇心,用生命探索世界
第一位完成环球航海旅行的中国人,就是这位迟暮的老人,毕淑敏。用尽半生的积蓄,也要完成探索世界的梦想。
这并不是她做的第一件“疯狂”的事情。
高中毕业当兵的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艰难地读完了大学。
35岁的时候,就是单纯地想要表达,热爱写作,才开始动笔写小说。她曾说,我开始写作的时候,已经很老了。
年近40取得了文学硕士学位,48岁的时候,她又放下了写作,用了3年的时间,完成了心理学博士的攻读。
而做这一切,都没有结果看上去那么轻松,为此付出的代价,她全部照单全收,只为了满足自己想要探索的那股热情。
写在最后
接纳生活的经验,成为创作的源泉;不断用阅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只有保持好奇心,才能让写作的热情不断地被新鲜事物点燃。
大概没有哪一个写作的人,是远离这三种心态的。
笔耕不辍的人生只是一个结果,最宝贵的写作灵感永远来自充分感受、学习和探索生活本身。
亲身的经历,让她的文字透露着对世界的理解,对读者的真诚。
她在一次采访中说,“并不关心读者是否喜欢她的作品,因为用心写出的文字,总会找到有心灵共振的人,只要能对有类似经历的人有所启发和帮助,她便无比幸福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