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不痛苦的精进
痛苦的精进,就好像毅力戒烟,好像少儿时期父母、学校的不断鞭策和框架约束。真正的精进是由内而外,好玩的过程。
002 数量决定质量
只有做得足够多,才能做得有点好。创意迸发、抓住本质,都需要通过不断练习、实践获得的能力。
003 可汗教育的思考
像肌肉一样,大脑可以通过锻炼不断变强;
学得越多,神经元的链接越活跃,知识掌握得越好;
用联系的思维去学习,单独的知识点有“线、网”的支持,比如知识体系、跨学科的关系。
004 应试教育的思考
学生沦为“及格化”追求者。当学生只想及格,Ta无法真正内化知识。
考试检验学习的记忆部分,对实践、思维能力缺乏引导。
过多的作业量影响学习的本质,作业是检验学习的一种方式,不能代表学习的全部。
005 创新与安全
好的创新者,既能够在自身擅长领域保存安全感,也能够在创新领域冒险。
006 幸福四个象限
以“现在、未来”和“幸福、不幸”作为坐标轴,可以分为及时享乐、无助、忍辱负重、幸福四个象限。
及时享乐——只有当下感到幸福
忍辱负重——只有未来是幸福(往往是谎言)
007 幸福是一种能力
幸福和肌肉一样,能够通过练习获得。用“郊游型”思维方式,既有对目的地的向往和期待,又感受当下的幸福、快乐,享受过程。
008 限制感官
焦虑的重要原因在于开放过多的感官。比如吃个饭,要用电视剧下饭,这个过程需要用到味觉、触觉、嗅觉、视觉、听觉,信息量大,焦虑感强。
009 病态的思维
ABC思维中,A是发生的事件,B是对这件事的看法,C是产生的结果。大量的负面C源自病态的思维B,如恐怖夸张化、应该化、合理化。
比如家人说,你应该晚餐吃多点,不然会因为肚子饿而失眠(恐怖化)。当我吃撑的时候,我认为吃太饱是正常的进食(合理化)。
010 好奇不死,阅读不止
世界上好书不少,经过时间沉淀的经典更多,它们关乎自己、成长、未来,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从阅读寻找生命的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