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并不喜欢题材太过严肃,充满戏剧张力的电影。也不是不喜欢,任何能让人看完的影视作品都能让我有享受的感觉,因为看的时候没有特别的期待,那就没有思维定势,也不设限。这样毫不严谨的观影态度反而让我能够在内心有足够留白,去欣赏电影本身要传达的东西。也总是有收获。
比如这一部《第三十六个故事》,今天看到ipad自动关机,去搜了一下剧照,顺便看影评的时候发现有一个低分影评,表达的不满的核心是,电影中毫无生活细节,与影评人心中的台北没有相似之处,使他毫无触动。有点类似行文空洞云云。
这一点在我这里却恰恰变成了优点。
我想,我是有点害怕太严肃的影片的。日常总是繁冗,假如决定看一部电影,那一定是想从日常抽身,投身到一个不大一样的氛围之中,放松一下充充电。想要进去的世界大概是像棉花糖一样又轻又软,就像这部在咖啡店里人们来来往往的电影里展现的一样。
其实几年间我已经把这部电影看了多次,里面的很多细节再看多少次也能娱乐我,或者打动我。比如开头咖啡馆开张之前,朵儿行车打电话,结果和花农撞车,两人的争吵。在我看来朵儿颇有些先声夺人和强词夺理,但两个人都不是真正的坏人:一个车保险杠被撞掉却让对方拿花来赔,一个发现嗓门没人家大就认怂果然把一卡车海芋都赔给对方,然后打电话给原先客户,随便找个理由推掉送花的事宜。电影里面冲突并不多,这可能是最严重的一次,却透露着轻松,大吼大叫也带着喜感,给我一种生活就是这么自在的感觉,并没什么真正了不起的大事。
朵儿和蔷儿电影里面姐妹的关系也是轻松而亲密的。
姐姐朵儿从没掩饰过对妹妹蔷儿的不耐烦,蔷儿也从没在意过,被骂了就一缩脖子认怂,被训了就沉默照做,大部分时间在心里很认同做姐姐的权威,但真有什么想法也很直接就提出来,或者头脑一热就行动,大不了事后被姐姐翻白眼的时候再缩脖子再认怂。
这对姐妹我非常喜欢,姐姐朵儿像个拧巴又害羞的小女孩,心心念念开咖啡馆,在乎营业额,更在乎自己的技艺是否被认同。妹妹蔷儿则粗枝大叶,敢想敢做,为了换到车和骨瓷,把一大堆奇奇怪怪的怪东西一股脑引进姐姐心爱的咖啡店。姐妹俩磕磕绊绊地,也把店子撑了起来,不断成长。咖啡店里人来来往往,许多温暖的小细节,为了姐姐跟空姐用故事换八哥吊坠的那一段尤其让我惊喜。姐姐看上了空姐的八哥吊坠,但在台湾买不到。空姐提出送,朵儿无论如何不好意思,最后达成协议用蔷儿的故事来换,于是蔷儿充分展现了一个满嘴跑火车的酷女孩的魅力,现场捏造了另外两种人生在自己和姐姐身上,代入感极强,让空姐当场掉下泪来,我也差点信了。这样一个鬼马的女孩,平时看起来呆呆的,心里却总是装着各种奇思妙想吧。
让我联想到一只看似天真和善但随时扯谎的狡黠的小狐狸。
三十六个故事后来朵儿咖啡馆里的特色就变成了以物易物。而这三十六块香皂,背后是三十六个城市,成为男女主角相熟的契机。
男主群青了解了咖啡馆里以物易物的规则,带来三十六块香皂想换东西,他想换什么呢?
最后他给朵儿讲了以三十六个城市为背景的故事,朵儿以此为灵感画了三十六张画,紧接着,群青就收回了香皂,并且带走了朵儿的画,理由是:我用故事换了你的画。
这时候我注意到前期蔷儿信口胡说的一句话:用香皂换情书好了。
可不就是情书嘛。三十六个故事是引子,是相处。两个人因为源源不断离奇的故事多了那么多缱绻的时间。故事讲完了,脸混熟了,驯养也完成了。此时抽身走人,巨大的不适应和先前相处的快乐时光一对比,你不得不正视,不得不思念。
一旦上了心,还不束手就擒。
朵儿笑着说,你知道你的名字是一种颜色吗?
你说群青?
对,念国中的时候,我最喜欢的颜色有两个,一个是群青,一个是钴蓝。
没心没肺的笑脸,话里透露着微甜,安能不动心?
群青像一个强盗一样收走摆满一大片桌面的香皂画片的时候,桌子迅速空了出来,我想朵儿的心也空了。
朵儿生着气,店里的生意却越发好。旅行社的人来买店铺,朵儿给妹妹留下一半的股份,用自己那一半,换了那三十六个城市的机票,果然还是动心了呢。
却在这时候收到群青寄来的信,里面除了她的画,还有一张辞呈。他要来到她身边。
唉,受不了,实在是甜,我实在喜欢看。心情好也要看,心情不好也要看。看着看着人也变得又轻又软,和这样有趣的一群人生活在烦恼也可以拿来开玩笑的世界里,多么美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