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中国的传统节日里,我最爱的是中秋节,没有之一。每到中秋节,我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个画面,一轮圆月下,一家三代围坐在院子中间的圆桌旁,品尝着月饼,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凉风习习,桂花飘香。
此番风景,是我心中的圆满人生,有我最爱的月亮,有我最爱的人,有我最爱的味道,有我最爱的食物。
太美的画面总是不真实的,至少在我度过的35个中秋节里,这个画面从未出现。小时候,我家有院子,但院子里种的是枣树,味道是猪圈里传来的,我的家人,两代人之间似乎永远充满了矛盾和争吵。我已经完全不记得年幼时每年的中秋节是如何度过的。长大了,到了城市,有了自己的相亲相爱的家庭,却没有了院子,中秋赏月只能在高楼大厦中寻找,更别提桂花了。
中秋月圆之夜,苏轼却发出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千古名唱,让人不由得伤感起来。但细细想来,这才是人生的常态,缺憾无处不在,就连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月亮,其实也不是最圆的,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但偏偏中秋节是八月十五而不是八月十六。
做医生后的很多年里,我都对这种生命中的缺憾不能释怀。一个刚满六十岁的人,在他马上就要退休,已经计划好丰富的退休生活的时候,却被发现得了肺癌,生命的状态从此变得五味陈杂,以苦为主。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小伙,在他的爱情刚刚降临时,却被诊断得了晚期结肠癌,生命进入了倒计时,而且还伴着巨大的痛苦。一个刚刚喜得贵子的母亲,在她还没来得及好好拥抱小宝贝时,却被发现乳腺癌全身转移,随时被死神带走!……
上诉种种,称之为缺憾都太浅了,应该叫做生命的无常与残酷,任何人在这突如其来的“夺命杀手”面前都只能任它摆布,毫无招架之力。面对这些,作为肿瘤科医生的我也常常觉得无奈、无力、无助,虽然口头上竭力的鼓励病人,心里却是一片荒芜。
直到有一天,我有幸读到了这样一首诗:
昼夜交替,四季更迭
那些似乎重复的日子
其实都别有意味
小羊咩咩
从不因为有狼的嚎叫
而减少对青草的热爱
小猪在稀泥里打滚
也不为讨人欢心
而改变自己的模样
鱼儿不羡慕兔子在岸上蹦跳
它只是喜欢水
大象也不想学鸟儿飞到树上
它有长长的鼻子
够得到天堂的树叶
它们自由自在
只按照自己的方式存在
庞大的不傲慢,微小的不自卑
做着自己最合适的事情
生老病死,不慌不忙
甚至不贪求活着
在世上度过命定的时光
然后离开
最后变成世间依然存在的东西
甚至要感谢腐朽
世上的万物
圆满或者残缺
悠长或者短暂
连枯枝败叶都是好的
这首诗是诗人海桑所作,来自于007写作群里卢娟战友的分享。很多年没读诗的我,读到它时有种被洗礼的感觉,那种对生命缺憾的耿耿于怀突然消失了,我突然明白对生命的种种不美丽甚至是凄惨,我应该秉承的态度,不是唯恐避之不及,而是坦然接纳,因为美或不美,圆满或残缺,那都是生命的一部分。这首诗展现了生命带来的自由,也展现了生命是有期限的,会生老病死,有命定的时光。
所以,当面对生命中的残缺、遗憾时,不是逃避或者当睁眼瞎,而是勇敢的接纳它。抗癌过程中有句话叫做“与瘤共舞”,指的是如果已经无法根除肿瘤,那么就与肿瘤和平共处,至少要在心理上接受它,像对待一个顽劣的孩子一样包容它,就算有一天它会把你的生命带走,也不要恨它,因为它其实是你身体的一部分,是你生命的一部分。
就像海桑诗中所说,连枯枝败叶都是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