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830321/c928035365322426.jpg)
心得
001 跨界思维
跟人推荐了司马贺,数据和成就一摆出来,妥妥圈粉。
看到诺奖经济学家的采访录、投资界大佬的经历、甚至一本学python的“笨方法”,都在说不要局限自己的思维,要懂得善用别的领域的知识为自己所用。
我想,真正有多个爱好或者说尝试过不同领域的人有很多,为何别人跟我们说的时候,自己会不以为然?
结果。
因为牛人让我们看到了结果,并且郑重地将这些思维通过经验分享和自身经历展示了出来。说再多都是假把式,这个世界是看结果的。
残酷、现实,却也合理。
002 我怎么能搞懂这个问题
预先设计好问题,根据谈话内容不断地加入新的,对话会更加地让人激(lei)情(liu)四(man)射(mian)吧。
所谓预先设计好问题,包括勾子。
比方说,在2008年美国房地产即将崩溃并导致经济崩溃前,海曼资本管理公司创始人凯尔·巴斯就通过建模成功预测,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亿美元,并在18个月内达到600%的投资收益率。
在他假设自己是美联储主席或者欧洲央行行长思考时,问自己“如果自己在那个位置上,要充分理解某个问题,应该做什么?要怎么做?”
然后发现一个国家的资产负债表中的国内生产总值和政府财政收入总额是关键指标。
接下来,就像他说的,只是个达拉斯的傻瓜说,“我怎么能搞懂这个问题?”开始着手进行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
他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告诉素不相识的主权国家资产负债表分析之父、哈佛大学的肯尼思·罗格夫教授,问可不可以拜访对方。因为丢出的勾子足够诱人,对方同意会面。
后来的结果,你也知道了。原来这些问题早都存在,只不过每人想过这件事情,更没有周全的应对计划。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赚得盆满钵满。
总结一下:
假设自己是大boss思考;
一个好问题会有大收益;
提问题,也要想办法解答;
勾搭无定法,试试好奇心;
……
003 开启“装”的模式
原来,自己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形下,对外展示出来的都是一种“装”的状态,让人瞬间感到“干练”,这个……
好吧,我有一颗戏精的心;也需要跟自己好好聊聊。
活得足够久,变成老妖怪的话,有些愿望可能会变成现实哦。有希望挺好的,加油!
004 拖延的背后,藏着什么?
又要准备开启疯狂刷题模式了。
我想了想,不是因为不想答题,或许是因为平台的原因,价值观取向不同……
这是思考的结果。
对,我放弃了成为“超人”。
发现自己有一项月度计划——答题,我每次都会拖到最后一刻才去动手完成,于是,我决定跟自己好好“谈谈”。
很巧,今天带在路上的书,是李笑来老师的《财富自由之路》,在我看来,这一本书教的,是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做选择,并主动用更高的认知、更好的方法论去做正确的事情。
因为前面的纠结,结合老师在书里面说的理论,我意识到,自己之所以一直拖着,是因为那件事对于我而言,并非是一个最优的选择,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跟我的价值观有点儿相悖的平台。
而用那些时间,我完全可以用来做投入产出比更高、边际成本更低的事。所以,我放弃了。
我不知道是因为长久就隐约有这样的思考,还是因为在山水间,让我对事情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不过,在做重大决定前,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在我看来,绝对是有必要的。
(别问我在上面吃过多少亏)
如果,你也有一些拖延的项目,不妨也去好好思考一下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是害怕结果不完美?
还是,其实你根本就不想要?
内容相关
《Tools of Titans》
《“笨办法”学Python》
《钱》
《通往智慧之路——对话10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聊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