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的语文作业中有一篇日记。
学校的班级群里有人问:日记的内容是什么?热心人回应:新学期的打算。
这孩子看了后说,就是写保证书嘛。
晚上,他的日记写好了。很兴奋:
奶奶,你看我写了这么多。我念给你听。你录下来发给群里。
不由分说,他大声地读了起来。最后一句很刺耳,他用了“流芳千古”的词。
我说,这个词用的不合适。一般是用在葬礼上的。任何人死了,花圈上都可以写流芳千古的词。你用的明显不合适。
他不服气:我这是要成为历史名人的意思。怎么不合适?
我原样发给他说的群里和我的女儿。
群里的达妈不亏是小学语文老师出身,回复很婉转:
一看就是政坤的原创,这几个目标太棒了,怎么才能达成呢?这个需要细想想!里面有错别字啊,得改过来!奶奶说的对,我也看着有用词不当的地!找找看!
女儿回复:
就是用词不当写的啥呀[偷笑]
他则回应姑姑:
我不服我不服,凭什么呀,你说清楚。
他在改错别字。我明白他的问题在哪里。追根溯源,是他读的历史书对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的本来意思是要做个能留下好名声的人。但是不懂中国文化的复杂性,同样寓意的词是有特定使用情境的。这对于小朋友来说,这个学习过程是必须的。某种意义上,错误才是学习的台阶。
一番口语官司后,重新审视他的日记。
他用孔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统领,一共写了十大目标。
第一个目标:复习要比上个学期认真。
复习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吴博讲,作业不复习等于耍流氓。看来他听进去了。
第二个目标:把阅读往上赶赶,学习的脚步不能停。
阅读的重要性他也听进去了。
第三个目标:上课话太多,今后要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
这孩子虽然胆子小但性格活泼。估计没少在课堂上乱插话,没少被批评。
第四个目标:课上要积极回答,这是必须的。为了陈老师的公开课,拼了。
三和四咋看矛盾。不知道公开课为什么要拼,却知道陈老师在他心里的份量。
第五个目标:不驼背,这样才能长的高。要靠知识使自己变得很富有。保护好皮肤,我就能当高富帅了。
坐不直和不好好洗脸,是频率最高的“训斥”。体现在这里了。
第六个目标:干什么都要大大方方。
这个是姑姑春节回来的要求。做人要大气。他理解成了大方。
第七个目标:必须认真。这对于我太重要了。
这是平时耳提面命了无数次的主题,去年开学时,我对他的新学期只有一个要求:“认真”。
第八个目标:让我抬不起头来的大肚子瘦下去,不知能不能成功。
春节又增加了体重。有了对大肚子不满意的意识,就有了运动的需要吧?
第九个目标:不说谎。要不我在陈老师心中会是什么样子?
嗯。看来我的“揭短”还是有作用的。不过怎么单单只是陈老师?
第十个目标:不能邋遢了。
终于有了美的追求。
这十个目标,都能和生活中对他的各种要求相对应。看来,只要有要求,或多或少都会给他留下印记,潜意识中他有了库存:给过的都在。
给过的都在!这个发现使我警醒:生活中的琐碎都在影响着这孩子。所以,时刻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给他以正导向,要有这样的自觉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