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和气生财》颖瑶 手绘说来好玩儿,我父母和公婆分别来小住时,都喜欢给我讲故事,给我提供了一个庞大的素材库。今天就说说两对老人的爱情故事吧。
我爸妈的爱情故事,在下乡知青与当地农民之间发生。我爸是下乡知青,我妈是已经与人谈婚论嫁的当地农民。因为我妈接受了别人的彩礼后才认识我爸,走到一起颇费了些周折。
曾祖父在上世纪30年代逃到深山老林,撇下了前后几进的祖屋,一空就是40年。我爸踩着知青下乡的尾巴,带着守祖屋的任务下放到我外婆家的村庄,两家只隔了一丘田,直接距离不到20米。每天晚上,几个知青聚在我家的祖屋高谈阔论,渐渐地把同村的年轻人也吸引过来,我妈就在其中。彼时她已在长兄安排下,和有点家底收入颇丰的煤矿工人订了亲,翻过年就得嫁过去了。父亲一来,打乱了节奏。每天晚上她和小姐妹准点出现,听大家讲故事。母亲话不多,梳一根长长的大辫子,眼神在父亲身上停留的时间明显多得多。
舅舅有意提醒:“莲啊,过年后就准备结婚了,晚上少出门,在家准备点东西吧!”母亲顿时涨红了脸,小姐妹再来约时找了借口没去,心里却空落落的。才过了两个晚上,我父亲上门了,直接找舅舅,外公早在三年困难时期过世,家里是舅舅说了算。父亲开门见山:“我想娶你妹妹,行不行?不行我就找别人了!”母亲在一旁不停地掉眼泪,舅舅不忍心,问过两人的意见,当即答应去退婚。
矿工一开始不同意,舅舅也不死心,找到好几拨人去说,终于退成了。我妈从下面大屋嫁到20米外的上面大屋,开始育儿持家的婚姻生活。正因为舅舅的魄力与支持,50多年来父亲对舅舅充满感激,退休后还特意回乡带从没出过远门的两位舅舅坐飞机,游深圳,游珠港澳,这都是后话了。
公公婆婆的故事简单点,他俩是娃娃亲,一路走来60多年了。据说几岁时经媒人牵线对过八字,订好了亲事。公公十多岁时开始去婆婆家走亲戚,只要听到公公来的消息,婆婆就躲进里屋,等公公走了再出来。
虽说在里屋,却也有小姐妹陪着,时不时从门缝里偷看几眼。外人一提就脸红,和小姐妹畅谈是可以的。公公年逾八旬,腰杆笔直,眼神锐利,还从来没戴过老花镜。可以想象当年是如何英俊挺拔,禁得起姐妹团的挑剔。婆婆也年近八十,五官仍然清秀,深目挺鼻,颇有点老派明星的味道,可见当年肯定也是美人。
公公20岁、婆婆17岁时他们结婚了,至今60年整。彼此是初恋,是唯一的相亲对象,60年后仍然和和美美,真难得。
都说:“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我父母和公婆的生活经历虽然不同,但晚年时与他们不时小住的经历,却看到父辈婚姻中许多相似之处。
两位父亲有一句相似的话让我感触颇深:“你们的妈妈在哪里,我的家就在哪里。”公公戏说他走南闯北,一会儿在北京带娃,一会儿在深圳带娃,一会儿在惠州养老,一会儿回湖北小住,但无论在哪里,都是和婆婆在一起秤不离砣,砣不离秤。而我父母也同样如此,在深圳带娃,回湖南小住,来回都是同进同出,父亲习惯自驾,而母亲有些晕车,每次出发前父亲都把副驾放平,铺上各种软垫,尽可能让母亲舒服些。
接电话的场景也很相似,两对老人都习惯免提,婆婆主讲,公公在一旁补充;我家是父亲主讲,母亲在一旁补充。内容也很相似——你们安心忙你们的,注意身体;我们都很好,不用惦记;不要买东西,我们这里都有……
每次他们来小住,临走时都有些不舍,却也毅然决然:“我们不在这里,你们更自由些,你们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生活,我们少打扰你们。”他们仍然把我们当年轻人,殊不知我和先生,都已是知天命之年。两对睿智的老人,给我们做出了平淡生活见真情的榜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