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遇过这样的情况,读书也不少,还在书上、笔记本上满满当当地做了很多笔记,经典的句子也抄了不少,但是遇到事时就反应不过来去用。又或者花了钱在网上上课,当时的感觉非常好,可是最后还是跌入了这个“一学就会一用就废”的怪圈里。而且时间一久,刚学完的东西也就忘了,总体来说也不能说没有进步吧,反正就是不太明显。

其实这是由于不了解我们大脑的记忆模式所导致的,我们大脑的储存空间是非常有限的,遗忘是正常的大脑机制,设计时是为了释放更多空间去容纳新知识。
但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大脑记忆空间是事实上并非一个个孤立的存在的数据胶囊,而是基于旧有知识的基础上链接新的知识的网状结构,有点像植物嫁接生长的技术。如果某一些记忆单独储存放在某一个地方而不和我们其他记忆产生连接的话,这些碎片化的记忆很容易就会被清空出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学完,如果不去用或者其他形式连接知识,很快就忘记的原因。
简单来说,我们大脑的记忆知识模式,就像老朋友带新朋友介绍给你认识一样,这时两个原是陌生人的马上就会增加亲切感,并熟悉且更有容易发展进一步的关系。但是像每天在身边路过的人一样,和我们都是一面之缘,即使经过的是美女或者帅哥,不小心多看了两眼,但是细节也很难会有什么记忆点,转头就忘了这人了。

这就和我们没有产生连接的知识一样,都没有什么交流,的确就很难做朋友啊,就算长得再好看也没用啊。
所以我们懂得了这个原理之后,就更能明白中国那句古话“温故知新”,其实意思不止是要复习旧有知识,更重要的意思是:要把知道的知识使用运用,新老知识混合连接起来运用,这种捆绑式的学习在感觉上是慢了些,但随着我们知识的累积,和思维的打开,学习会变得越来越轻松,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慢才是快”!同学们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