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粤港澳青年作家创作学会散文想法
登堂入室 | 从古之建筑格局说登堂入室, 何为堂?何为室?又如何

登堂入室 | 从古之建筑格局说登堂入室, 何为堂?何为室?又如何

作者: Mruping | 来源:发表于2019-04-04 18:53 被阅读143次

登堂入室, 也作升堂入室。辞书解释多为「进入更高水平」, 但常被用作「进入室内」之意。

本文介绍登堂入室的词义、词源, 并试从古建筑的角度分析登堂与入室。

30s 总结

  • 登堂方能入室, 古之建筑格局;
  • 登堂、入室指学问或技能的几个阶段;
  • 登堂入室比喻比喻学问或技能进入更高水平;
  • 登堂入室, 或可望文生义, 即为「进入室内」;

词义

登堂入室, 也作升堂入室

词源

语出《论语·先进》: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汉书·艺文志》记载 :「贾谊登堂, 相如入室矣,如其不用何?」

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习技》记载 :「听其翻阅,则书非书也,不怒不威而引人登堂入室之明师也。」

本义

登上厅堂,进入内室 (进入、逐步深入)3

引申义

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人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1

此处的更高水平, 不同人有不同的见解。套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三种境界, 私以为登堂应为第一境, 入室为第二境。

王国维 《人间词话》 :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望文生义

在诸多辞书中,“登堂人室”这个成语只有一个义项2, 一般不作为多义成语。

实际语用中常望文生义, 作「进入室内」解。关于此, 态度不一, 主要观点有二 :

  • 一是望文生义悖于义, 是为谬;

“登堂人室”不是“进人课堂”4

  • 一是语用不断丰富语义, 是为与时俱进;

实际意义的语境义正在受磨损或者重建, 体现了形象思维和逻輯思维的融合。我们语用在不断丰富着它的语境意义3

何为堂?何为室?

欲知「登堂入室」, 需先了解「何为堂?何为室?」及「堂与室的关系」

欲入室, 先登堂

古代建筑, 由外而内的次序一般为门、庭、堂、室5

图片来自大河网 6

进了门是庭,庭后是堂,堂后是室。室门叫「户」, 室和堂之间有窗子, 叫「牖」, 室的北面还有一个窗子叫「向」5

室在堂之后, 有门相通。很显然「登堂入室」是连动式词语, 欲入室, 先登堂。

将登堂、入室比作学问或技能之境, 由此引申出「循序渐进, 进入更高水平」之意。

为何是「登」堂?

堂前有阶, 登阶而上, 是为登堂, 也作升堂。

写在最后

  • 登堂方能入室, 古之建筑格局;
  • 登堂、入室指学问或技能之境;
  • 登堂入室, 或可望文生义, 即为「进入室内」;
  • 居不易, 已难从生活中窥得登堂入室的从容与雅致。

END

感谢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 :

References

[1] 登堂入室.百度百科.
[2] 宋桂奇.也说“登堂入室”[J].咬文嚼字.1999(12).
[3] 毛绪涛,朱楚宏.成语“登堂入室”义变论析[J].语文学刊,2011(11):87-88.
[4] “登堂人室”不是“进人课堂”[J].咬文嚼字.1997(5)
[5] 赵萍主编.成语中的科学[M].
[6] 一个字读懂中国建筑,满满都是文化!.大河网.2017.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登堂入室 | 从古之建筑格局说登堂入室, 何为堂?何为室?又如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rwq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