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趣柠檬心理游戏庄园
性格中越稳定的部分,越形成于早期。
Part1:自信与否取决于养育者
婴儿的成长是由自己和母体分化开始的。最开始的时候婴儿会觉得妈妈也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他无法分辨我和他人的区别。
慢慢的,他知道我是我,妈妈是妈妈,这时候孩子会有一种分离焦虑,反复通过行为、哭泣去试探自己是不是还是安全的。
当妈妈可以及时回复婴儿需求时,孩子虽然和母体分开了,也觉得很安心,觉得妈妈是在的,他是安全的。婴儿会觉得自己是全能的,妈妈会无条件满足自己的小愿望。自信的基石开始奠定。
相反,如果妈妈很粗心,一会儿想起来孩子了爱的死去活来,想不起来就任他哭闹,哭累了孩子自己咬着手指头睡着了,那么这样的孩子是不可能自信的。他会自己哄自己,自己和自己呆着,一个人孤孤单单的体验人生。因为他得不到回应,或者回应不及时,甚至还有的妈妈对孩子吼:“自从生了你,我连一点自己的空间都没了!扫把星!”
自信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孩子和养育者的互动得到了反馈,孩子通过反馈来认识、评价自己。孩子不会理解是妈妈情绪不好,而是会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
need-to-insert-img
Part 2:精神虐待远重于打骂
很多父母说话喜欢贬损别人,同样也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仿佛嘲笑孩子能显示父母的权威和优越感。使得孩子没有获得“人”的尊严,长大后他们会显得极端,因为他们的心理长期处于受虐状态,自恋情结严重受损。
导致要么喜欢吹牛夸大自己的成绩来获得别人的羡慕和认可,要么高冷,不愿意与人过分亲近。形成社恐和回避型依赖。
不整合破碎的心理,他们的一生都会带着自卑,掩饰,回避的状态来应对生活。这种精神虐待的隐形伤害远比打骂一顿的显性伤害更持久,不易觉察。
need-to-insert-img
Part3:自卑者多幻想
当现实无法满足自卑者“被看到”的需求时,他就会自己创造一个幻想空间,要么是没有人的时候自己一个人编制幻想,要么就是晚上睡觉给自己创造一个世界去想象。很多精神病患者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只不过正常人能分清楚幻想和现实,精神病患者因为太沉迷于幻想世界,以为那就是真的。
无论是精神病还是正常人,他们只是因为想要满足自己的需求,被重视,被爱,所以才会造出一个以自我为主角的世界。本质上是心理需求还停留在婴儿时期未被完全满足的状态。
当父母不注重孩子个人感受,而是着眼于他的表现、成就时,自卑的孩子会因为担心自己做不好而更自卑。反而因为自卑而做不好。反观自信的孩子,父母一般都会鼓励孩子多尝试,别看重结果,尝试本身就可以实现自我价值。而自卑的孩子一旦做不好,就马上陷入自我否定。因为曾经做孩子时,否定他的角色由养育者担任,所以成年后,已经陷入惯性思维了,做不好就要自责,自我怀疑。不然都不习惯。
在心理治疗中,我们一般会推荐用精神分析法带着来访者一起回到发展初期,找到心理发展受阻滞的地方,由咨询师扮演全能妈妈角色,帮助来访者发展出跨越自恋的原始需求,建立起真正的自信,继而让心理年龄真正的从童年成长起来,不再自卑。
如果自卑不是天生的,你要给自己多一点勇气和尝试,把“自卑的我”从童年带出来,不要再把他孤孤单单留在童年了!
爱你呦~♥
心理咨询——趣柠檬心理游戏庄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