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外出,遇到姑娘小姗,我们相谈甚欢。
小姗是那种乖乖女,也是个爱憎分明的小青年。她说她最近在找工作,而父母背着她托几个远房亲戚找工作的事让她非常受不了。
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家里亲戚关系简单,也没有什么有钱有势的人。那几个远房亲戚算是混得不错,也是他们家唯一攀得着的关系。
但那几个亲戚都以各种理由拒绝了她父母的请求,父母显得有些失落。而小姗则为父母的轻率和擅作主张气愤不已。
“平时都不怎么来往的,人家凭什么帮你啊,好像我找不到工作一样”,小姗说着,还带有些许的情绪。
是啊,人家凭什么帮你?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是钱还是权?
当你一样都不能满足的时候,人家凭什么帮你,来帮你的那叫慈善。
中国是个讲究关系的社会,连外国人都深谙此道。韩国热门电视剧《未生》中就有如此的话语:在中国,有句话说做事不是靠制度,是要靠关系。就是说对中国人来说,比起法律,拉关系做事更重要,做生意的时候更不用说。
很多自己不能办成的事或是办起来相当复杂的事,通过朋友,人脉,各种关系却能轻而易举的办成。
我们似乎爱上了找关系,凡事在做之前都爱找找有没有合适的关系,有没有可走的捷径。
读研期间,我们英语老师曾在课上对全班同学说过一句话,我到现在仍记忆犹新。
她说,“不要考后来给我送礼,我是不会收的,你的那点钱改变不了我的生活,我也不差钱。”
那时我觉得这位老师好傲慢,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现在看来,这也确实是实情。在关系的世界里,你的那点钱已经不具诱惑力了,因为现在很多人根本不差钱。而企图用钱去拉关系本身就是一件并不光彩的事。
在婚恋的领域,我们经常听到门当户对。人们认为一个人要找一个家境、兴趣爱好都门当户对的人结婚更能获得幸福。
同样,在这个处处讲关系的社会,也讲究门当户对。你有没有意识到,这种门当户对关系的背后是一种等价交换。
你想找人帮忙,而你自身刚好又有别人需要的资源,于是,你们一拍即合,互相交换资源,达到共赢的状态。
这种关系曾在一位名家的文章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名家自述自己在某大城市教育系统工作,一位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朋友看中了某小区的房子,但没有好的户型,于是上门来求助名家,问问他有没有认识相关的人。
刚好名家认识这个小区的开发商领导,他们虽然交集不多,但名家以前帮助过这位领导亲戚的小孩进入某重点小学。
于是,名家的朋友选到了好的户型,还得到了很大的优惠。
名家与这位开发商领导就存在等价交换的关系。名家,名家的朋友指不定什么时候需要买房,而开发商领导的子女,领导亲戚的子女指不定什么时候需要进入某某重点学校。
他们的关系不是行贿,却是形成了某种感情纽带。他们彼此有对方需要的社会资源,互相交换,彼此共赢。这便是所谓的人脉。
人脉广的人在很多事情上的确能走捷径。
你有多少关系,多少人脉,认识了某某牛人似乎变成了一件很牛逼的事。甚至有些人花许多精力去结交各路大咖,以为彼此扫一扫二维码就有了某种关系的连接。
但是,你忽略了关系里的门当户对和等价交换。当你像跳梁小丑般请求自以为认识的大咖帮忙时,人家也许连你是谁都不记得了,到时黯然神伤的还是自己。
你认识多少名人,朋友圈加了多少大咖,并不代表那就是你的人脉。关键是多少人认识你,愿意与你成为朋友。与其花时间到处结交牛人大咖,不如先停下来提升自己。当某一天你自己在某个领域很牛时,牛人自然会来和你做朋友。
而亲情里的关系实则为道德绑架。受人之请,帮之有的为自愿,有的却是不得已而为之。所以,当亲人拒绝你的请求时,不必愤愤不平,从此相见似仇人。因为帮是情,不帮也在理。
认清了这种关系,唯有提升并完善自己是最好的捷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