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一
阴阳之起源?
阴阳最初是指的是阳光的向背,面向阳光温暖、明亮则为阳;背向阳光寒冷、晦暗则为阴。
于是乎,在位于北半球的中国,山凸起于地面,南面向阳,河流凹陷与地面,北面向阳。在地理上,有了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的说法。更多的体现在地名里面:洛阳,洛水之北;绵阳,绵山之南等等。

人们对这两个概念的进一步的引申发展,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可以用阴阳来归类,凡是温暖的、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明亮的都可以看作阳;凡是寒冷的、静止的、内向的、向下的、晦暗的都可以看作阴。太阳、男性、火俱备阳的属性,月亮、女性、水则是阴的代表。
二
阴阳之关系?
阴阳主要有四种关系:
阴阳互体,阴阳化育,阴阳对立,阴阳同根
阴阳互体:就是指的阴阳互相提现,没有阴也就无所谓阳,没有阳也就无所谓阴。正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没有高,就无所谓矮;没有冷,也就无所谓热。一个道理,两者相互提现。
阴阳化育:世间万物皆分阴阳,阴与阳也为万物之父母,老子的,二生三,便是如此,动物和植物,都有雌雄之分,只有雌雄结合,才会孕育新的生命,人类文明,也是多在阴阳调和的温带的确,才能得到繁荣发展。
阴阳对立:对立就是指完全相反的属性和作用,阴与阳,本身便是两种完全相反的两大类别。如日月,水火,高低,两者对立抗衡。
阴阳同根:古人认为世界初始一片混沌,起始于气,世界为一元,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沉为地,化分阴阳,从形成来看同根同源。再举个例子舍为阴,得为阳,但凡事有舍有得,先舍后得,可见舍也是为了得,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同根,舍得同源。

三
阴阳之辩证世界观?
阴阳是中国古人对世界万物观察和规律的总结,更是中国自古以来最朴实的世界观,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与西方哲学追求的固有的永恒的定理不同,阴阳的辩证世界观催生了追求阴阳调和、动态平衡的中庸之道。
和而不同,才是世间大道。
在历史发展中,过分的集中,以及过分的自治都将无法长久;社会发展中,文明的中心由东方转向西方,现在东方文明又慢慢崛起,此起彼伏;个人的成长中,既要有坚定的自我立场,又要有善于纳言的大度。
阴阳,告诉我们看待世界,看待历史,尤其是为人处事,千万不要陷入对错的绝对判断,阴阳是相对的,是此消彼长的,人生亦是如此,换个视角,换个时间,可能我就能变成你,我就能理解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