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医学哲学观之阴阳学说

中医学哲学观之阴阳学说

作者: 小大夫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0-12-16 08:39 被阅读0次

    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解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古代哲学理论,是古人认识世界和阐释宇宙变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古代的辩证法思想。

    一. 阴阳的概念与归类

    (一)阴阳的概念

    1.阴阳概念的形成

    阴阳的初始含义, 是指日光的向背,即向日者为阳,背日者为阴。凡是具有温热明亮运动向外上升属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属于阳。而具有相对寒冷黑暗静止向内下降属性的事物或现象,都属于阴。诸如日月,白昼,天地,上下,升降,晴阴,分属阴阳。

    2.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既可概括相互关联的两个事物,也可标示一个事物中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

    阴阳是天地自然普遍存在的法则和规律,是世界万事万物变化的纲领,是事物产生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二)阴阳的特性与归类

    1. 阴阳的特性

    (1) 阴阳的普遍性 自然界与人世间的事物与现象都存在正反两个方面,皆可用阴阳进行标示。阴阳包罗万象,如天地,日月,水火,上下,内外,春夏秋冬,男女,雌雄,升降,出入等。“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2)阴阳的关联性 阴阳所概括的事物或现象,应当处于统一体内,或一个事物内部既对立又相关的两个方面,如空间中的天与地,上与下,内与外。时间中的昼与夜, 春夏与秋冬。运动状态的动与静,升与降,兴奋与抑制等。 若两者不在一个统一体中,或无关联性,如天与热,昼与下,则不能以阴阳概括说明。

    (3)阴阳的规定性 由于阴阳内涵的规定性,阴阳对各自属性有明确的规定性存在不可变或不可反称性。如温热,明亮,向上,趋外,兴奋等是阳的特性。而寒凉,晦暗,向下,内收,沉静则是阴的特性。日为阳,月为阴,水属阴,火属阳,而不能反称。人体的心阴心阳、肾阴肾阳,皆有其特殊规律性,不可反衬。

    (4)阴阳的相对性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阴阳为相比较而存在的,如春夏和秋冬相比属阳,但是春与夏相比,春属阴,夏属阳。二是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如自然界,昼为阳,夜为阴。而白昼之中,上午属阳,下午属阴。三是阴阳属性可以相互转化,如夏天阳盛至极,则天气逐渐转凉,即阳转化为阴。反之冬至之后天气渐暖,则为阴转化为阳。

    2.事物阴阳属性的归类 事物阴阳属性归类的条件为相互关联性与对立相反性。以此为基础,可将自然界和人体相关的事物进行阴阳分类,凡事具有运动的外在的上升的弥散的温热的明亮的兴奋的等特性的事物或现象属于阳。反之,凡是具有相对静止的内收的下降的寒凉的晦暗的抑制的等特性的事物或现象,属于阴。

    二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对立制约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在其运动变化过程中存在着相互斗争,相互制约的关系。

    阴与阳代表了属性相反的事物和现象,或其内部相反的属性。它们共处于统一体内,是相互斗争,相互排斥的。如一年四季气候温热寒凉的更替,是自然界阴阳二气相互制约而取得相对协调平衡的结果。

    再如人体机能的兴奋与抑制,兴奋功能属于阳,抑制功能属于阴。

    (二) 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是指对立制约的阴阳双方存在着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每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如自然界的上与下,寒与热,生与降。

    阴阳互用,是指互相对立的阴阳双方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如人体气与血的关系,气无形而动属阳,血有形而静属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三)阴阳交感互藏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阴阳交感是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如天地阴阳的升降,天为阳,地为阴,天气下降,地气上升。

    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阴阳双方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如在自然界天气为阳, 但其中藏有阴气。地气为阴,其中藏有阳气。

    阴阳互藏是阴阳交感的动力根源。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

    阴阳互藏是阴阳互根互用的基础和纽带,阳以阴为源而生,阴依阳动而化。

    (四)阴阳消长平衡

    阴阳消长平衡,是指阴阳双方处于不断的消长变化之中,并在运动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

    阴阳消长,主要形式有二:一是此长彼消,此消彼长,是阴阳对立制约的体现。如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

    二是此长彼亦长,此消彼亦消,阴阳互根互应的关系。如气血关系,若气虚则生血不足而致血虚,即是阳消阴亦消。

    (五) 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相互转化,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其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基础,而阴阳转化是阴阳消长的结果,阴阳的转化,不论是渐变还是突变,都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分析人体的组织结构

    根据脏腑组织的部位分阴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人体经络的阴阳分类也是如此,例如在12经脉中手足三阳经,都循行于四肢的外侧面或背部,故属阳;而手足三阴经,都行于四肢的内侧面或腹面,故属阴。

    五脏与六腑的阴阳分类是根据生理功能特点来划分的,五脏主藏精气,藏而不泻,故属阴。六腑主传化饮食水谷,泻而不藏,故属阳。

    (二) 阐释人体的生理功能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气血运行经络通畅,物质与功能相互协调,都是阴阳之间既对立制约,又互根互用的结果。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1.阴阳偏盛

    阳偏胜,阳盛则热,阳盛则阴病。

    治疗则应损其偏盛,热者寒之,用清热泻火法。如果外感热病,应用银翘散桑菊饮以辛凉解表,内伤热病则选用白虎汤,承气汤等,以清解里热。

    阴偏胜,阴盛则寒,阴盛则阳病。

    治疗则用温阳散寒,外寒常用麻黄汤,桂枝汤等,以辛温解表散寒止痛。内寒则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或者四逆汤等,以温阳散寒,通络止痛。

    2.阴阳偏衰 是机体阴或阳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包括阳偏衰和阴偏衰。

    阳偏衰,即阳虚,阳虚则寒。虚寒证。脾肾阳虚,最多见治疗当以温补脾肾,选理中丸或金匮肾气丸加减。

    阴偏衰,即阴虚,阴虚则热。虚热证。肝肾阴虚或者肺肾阴虚多见治疗以滋补肝肾或滋养肺肾,选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或者麦味地黄丸加减。

    阴阳两虚是阴阳偏衰至一定程度,而导致阴阳都虚的病理状态。包括阴损及阳和阳损及阴,其中存在着偏阴虚或偏阳虚。临床上肾之阴阳俱虚为多见,治疗当阴阳双补,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四)指导疾病的诊断

    1.分析四诊,对四诊望闻问切所获得的资料进行阴阳归类,从而确定疾病的性质

    2.指导辩证,所有的辩证都可以八纲辩证来概括,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以阴阳为总纲,以统率表里寒热虚实,其中表证热证实证属于阳,而里证寒证虚证属于阴。

    (五)指导疾病的防治

    1.指导养生防病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确定治则治法

    损其偏胜,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补其偏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3.归纳药物属性

    中药性能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药性,都可以用阴阳来归纳。

    药性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的性能,又称四性,或者四气,其中能够消除或者减弱热症的药物,为寒性或凉性,属阴。而能够消除或者减轻寒症的药物,则为温性或热性,属阳。药味主要有酸苦甘辛咸五味,另有淡味。其中,辛甘淡味能够发散温补,属阳。酸苦咸味,能够收敛,泻下,软坚散结属于阴。升降沉浮是指药物进入体内后的作用趋向,其中升浮药,多具有上升发散的特点,属于阳,如解表药,开窍药,催吐药。而沉降药多具有内收,泻下,重镇的特点,属于阴,如清热药,泻下药,安神药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医学哲学观之阴阳学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tqn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