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听李老师的一个讲座。
我第一次听李老师科普心理学知识,是在我的第一家工作单位。当时听到各种闻所未闻的考虑事情的角度时,惊为天人。然后报了新阳光的心理咨询师培训班,以便于高密度的听李老师讲课,以开拓自己的视野,完善自己的人格,减少内心的冲突。
八年过去了,今天又听李老师相同类型的讲课,感到很亲切,补充了一些我遗漏的知识。但是,对于已经有心理学基础的我来,说,再听类似的内容,有好几次,我感觉到乏味了。
这很正常。李老师的面授对象是如八年前的我一样的心理学小白。基本类似的内容,说明这些知识经典又久经考验。而我感觉到乏味,说明这些知识对我来说,已经不是盲区。
又想起第一次听课时,原有视角不断被突破时的新鲜,想到,新鲜与乏味,也是心理现象界的成员啊。
人热衷于追求新鲜,但也不能无限制的以新鲜为导向。这不利于沉淀和积累。
忽然想到,李老师这么多年,类似的讲座一定举办过好多次,他会不会感到乏味呢?
我现在知道自己不知道。这是有觉知了。
比如每次写日记,我若体会到一种心理现象,能描述,但拓展不开。我找不到依据拓展,词穷。这是理论知识缺乏的局限性的典型表现,也是自己不会横向联接的表现。我苦恼于,怎么打破这种局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