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美文
《人间滋味》读后感

《人间滋味》读后感

作者: Breeze轻絮 | 来源:发表于2018-05-24 14:05 被阅读15次

    说起这本书如何到我手中,实在好笑,若不是话剧节比赛拿了安慰奖此生我可能也见不到这本书,这也算是有缘吧。

    放了一个月看了半个月,断断续续今天看完,算是个不小的成就。这一两年看书太少,导致写东西也实在令人尴尬,暗暗愧疚。

    说起汪曾祺,我的记忆里只剩下咸鸭蛋,出自那篇记不清名字的课文《端午的鸭蛋》,似乎还是当年的重点课文,依稀记得课本上密密麻麻的笔记,现在再看,也记不清什么考点什么修辞什么脉络。

    一开始看《人间滋味》时,发现这是一本散文集,暗道不好。散文这种文章没什么趣味,我的阅历也不足以来理解名家字里行间的真情,硬着头皮看也只是糟蹋书籍。后来想想放着也是糟蹋,更何况我大老远从天津搬回家里,不看有些太亏了,于是还是打开看了看。

    好在,这本书与我有缘。

    这是一本讲吃的书,但又不仅仅只是吃,否则还不如美食杂志图文并茂来得生动有趣。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吃的东西自然不少,但汪老先生开篇就讲到广西的特产螺蛳粉,便使我有些惊喜了,虽然只是为了讲味道,讲酸味,但已经足够令我欣喜,不由微微一笑。散文于我无味,但提及家乡,亲切感油然而生,也就愿意看下去。

    可惜往后提及广西的越来越少,大概是等着我来写吧。

    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想介绍这本书写了什么,因为完全可以自己看,语言直白通顺简洁,甚至饶有趣味,不存在看不懂的嫌疑。我只是有一些感想。

    吃,在我的世界里,有时是一件大事,有时候又微不足道。在闲暇时,吃就是大事,吃什么,去哪里吃,吃完干什么,都是值得细细研究的,这时候的吃也就不仅仅是吃了,可以说是一种艺术,对享乐的艺术。然而忙碌时,吃东西实在算不得大事,甚至还被嫌弃浪费时间,忙到昏天黑地的时候,什么都不吃,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事,至少我是这样。像汪老先生这种记得食物的味道的功能,我应该已经退化了。

    退化并不是遗忘,有些东西的味道我还是记得的。

    算起来我的历史,也就差不多二十年。因为从小家教严格,年幼时可以说是赤贫,夏天偶尔有钱买雪糕,已经是奢侈至极的大事,那一两张皱皱的毛票总是变换位置,有时在书里,有时在手里,有时在各种匪夷所思的角落里。那时的雪糕不贵,五毛钱的东西已经让人满足,后来我再去买同样的雪糕,味道和记忆中的没有区别,却无端觉得腻。冬天能够吃上的零食少之又少,只记得小学时对校门口路边摊的臭豆腐实在感兴趣,因为虽然叫臭豆腐,但其实并不臭,很香,令我怀疑不是吃起来臭,毕竟酸甜苦辣咸都是可以用舌头来品尝的,但臭不一样。对父母死缠烂打一星期后终于得偿所愿,然后失望之极。因为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只是那些作料的味道,豆腐还是普通的豆腐。这件事也让我对路边摊产生阴影,总觉得这些所谓的烤和炸的东西,只是骗我吃下孜然粉辣椒面而已。

    直到后来遇到了烤冷面,那时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上初中时虽然不是赤贫,但穷。每天的早点钱全被我用到买书上了。那时候《意林》《花火》之类的杂志看得很多,现在家里还有厚厚的一叠,落了灰。因为以前没事的时候就会看书,一本《意林》翻来覆去看了很多遍,直到看见标题就能知道文章内容是什么为止,所以现在根本就没有翻的欲望。吃精神食粮的同时总还要有点物质食粮,在我看来才是美滋滋,可惜的是家里并没有什么零食,只能自己采购,无非就是薯片辣条什么的(讲道理我们一般不叫辣条,称其为辣辣。),然后早饭钱的开销又增加了一项零食的费用,所剩无几,勉强买个包子填肚子,宽裕一点在学校小卖部能买个三明治,但不好吃。前几天去接我家小朋友时偶然看见有卖,赶紧绕道。

    后来上高中,手头稍微阔绰,仍然贫穷。因为是寄宿学校第一次接触食堂,刚开始新鲜后来就腻了,曾经抢过的鸡腿都变得难吃了,但人总要过得舒服,尤其是一群一周出一次校门的学生,探索新食物的兴趣是很强的。比如以榨菜下饭,比食堂发苦的青菜强,又或者是各种拌饭酱,我记得的只有老干妈和海天黄豆酱。黄豆酱拌饭一般,但放在早餐的粉里,简直一绝。至于老干妈就用不着我说了,已经远销海外走向世界了,只记得和同学用以拌饭一周后,双双口腔长溃疡,仍然停不下来。

    高中的日子其实很珍贵。当时年少,觉得实在难熬,可是高考前意识到这些一起吃饭一起写作业一起玩的人以后可能就见不到几次了,突然难过了。高中的食堂不仅仅是吃饭的地方,更是一天紧张学习时间难得的间隙,就像爬很陡的山,走了无数个阶梯累到崩溃的时候突然出现的平地,令人快活。

    虽然高中主要吃在食堂,但偶尔也会改善伙食。广西人吃米粉成性,从前旧校区门口的粉店一到周末就客满。学校不让点外卖,只能央求走读生偷偷带进学校,一打开,香味总是引来一顿带着玩笑意味的责怪。后来搬校区,四周全是荒地,只有一个小区有两家粉店,北方人开的,东西一般但老板热情,后来回学校拿录取通知书还去了一次,老板认识我,问了我不少问题。那是我最后一次去了。

    再往后,我的历史余额就不够多了。高中毕业一年多,现在大二。离开故乡南宁,放弃一直作为目标的武汉,来到天津。第一次接触南北方的饮食差异。

    来到天津吃的第一顿食堂,第一反应是咸。我从来没有想过会有人吃这么咸的东西!一开始我以为只是那道菜的问题,后来发现整个食堂都这样,令我着实崩溃。天津在家乡人的心目中著名吃食有狗不理包子,煎饼果子和麻花,除了煎饼果子其他我都没吃过,煎饼果子的味道一言难尽,因为太咸,吃了一次终身抵制(我个人口味的原因啦)。我觉得天津的代表应该是麻酱,因为什么都有麻酱的踪影,倒不是不能吃,只是不习惯那种味道。

    我的二十年其实吃过的东西不止这些,只是记忆实在太琐碎,只能零零星星的写一写,然后回头发现全是废话,果然还是看书太少,也可能是太懒,不想用什么华丽的辞藻来记叙这种深夜的零碎情绪。看人间滋味的时候会不时在旁边写一写感想,回头一翻,全是关于故乡,大约我的生命与广西南宁这片土地已经分不开了。

    这些文字只是我深夜回忆往事的凭证,一点痕迹,借着汪老先生的书,写一点微不足道的东西。

    最后,《人间滋味》是一本好书,谈吃,也谈创作和人生。一边读一边做笔记的时候总觉得在和汪老先生对话,看完了才反应过来,他已经离开人世十余年了。

                                                                      轻絮

    2018年1月26日夜

    亲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间滋味》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shs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