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朱朱哥弟
![](https://img.haomeiwen.com/i23192194/476e0bca32b6a83e.png)
一、什么是短论
在现实生活和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对那些具有一定社会现实意义或认识意义的事件、现象、事物进行分析、评述,由此写出的短篇议论文章,就是短论。
写短论,需要在正确的、有积极进步意义的思想、理论和观念指导下,通过对有关事物或问题精当扼要地分析和有说服力的论证,阐明真理,批驳错误,从而帮助人们提高认识、活跃思想、发扬新风、推动工作。
二、短论具有四个特点
(一)针对性
针对性是和评论内容的积极意义和思想的鲜明性分不开的,即要求问题抓得准、抓得及时,观点鲜明、切中要害。如《为“不统计灭鼠数字”鼓掌》的短论,话题由中央爱卫会关于灭鼠活动中“不要再统计上报灭鼠数字”的提法所引发,旗帜鲜明地支持和拥护中央的通知精神,并对当时其他方面依然存在着的某些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做法提出了批评。这篇短论的针对性很强,内容实在、明确,问题提得及时、尖锐,不仅有助于改进有关的具体工作,还能启发广大读者举一反三地想到别的类似问题。
(二)单一性
短论的论题和内容要单纯、集中,较多地体现在一事一议、一理一评的特点。如从标题上可以看出《有感于“厂长想睡觉”》《中学生该不该去打工》《论“躲”》。
(三)群众性
短论普遍涉及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思想中的各种问题。因此,诸如《请勿多“生气”》、《新的“开门七件事”》、《希望这个“希望”不会落空》。
(四)论辩性
在具体的论述中善于排除一些思想障碍,辨明是非,纠正错误,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对于错误的、对立的或不同的观点的批驳和述评,往往也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或基本思想的建立过程。
纠错驳谬必须有对立面,有的是实有其人其事。如《捐赠款物岂容谎骗》。
有些则不一定有具体的人和事,只是作者自己根据社会上存在的一些观念和思想,加以概括或假设出来的。这类评论,只要对群众和读者的实际存在的心理状态摸得准,仍然可以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令人首肯的说服力。如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人们一般不去追究是谁说的,而是认为它体现了中国的一种小农文化和意识。短评《亦管他人瓦上霜》((联合时报))就将这一俗话作为评论对象,既肯定了“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积极意义,又从现代人的角度,指出了“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局限性,提议应该积极参与社会的舆论监督,尽每个公民的各种义务,将老话改为“各人自扫门前雪,亦管他人瓦上霜”,使老话更具现代色彩,增添了新的生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