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天的任务没有完成,晚上睡觉前我就特别焦虑,但也实在是看不进去书。索性,读些小说类的,也当做放松了,于是就读了一本《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作者是李筱懿,对于这个作者有些印象,曾经关注过十点课堂,她的课程很火。
这本书的问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脱离了历史,很多事件是作者自己YY出来的。比如文章:《她是比林徽因更有成就的女人》,《她是比林徽因更有大智慧的女人》里面讲的是梁思成和梁启超的小妾,但却蹭着林徽因的热度,还贬低了林徽因。
这是新编书里面的两篇文章,光看题目就有种,在读新媒体文的感觉,新媒体文的题目也是需要这样蹭热度的。
新媒体文和一本书,本就是有很大的区别,拿新媒体文的写法来写书,给我的感觉就是不伦不类,另外还脱离了历史。既然要写一本民国时期的才女的非虚构类的书籍,这样的作品实在不能打动人。
但是想起十点课堂这位作者的火爆,我又查了一下,这本书的销量,还很高。
书籍里总共有26位民国女子的故事,每个故事背后都有一段点评。
保卫身心,抵制鸡汤文 保卫身心,抵制鸡汤文乍一看,没毛病,细读起来,鸡汤味十足。
如果要追溯心灵鸡汤的历史,恐怕要从1993年由杰克·坎菲尔与马克·汉森与共同负责出版和发行的《心灵鸡汤》这个系列的书讲起。当时这一系列的书超过200种类别,有许多书籍都是针对特定的人群。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治疗家庭病人,培养他们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品质。
后来这本书被传入中国,却成为了一种文体,比如小的时候可以买到的读者,妈妈喜欢看的知音,到现在各大媒体上的媒体文,都是这种形式的文章。给你说一个故事,然后得出来一种人生感悟。会觉得无论如何,结果都会是好的。
咋一听,好像没什么问题,其实内里的逻辑出了问题,喜欢心灵鸡汤的大多数都是生活中出现了问题,会产生失落,沮丧等一系列负能量的这一批人。
按着正常的逻辑,遇到问题,首先要做的是解决问题。根据发生的问题来分析原因,冷静的思考来怎么解决。但是这样的鸡汤文却不是这样的,它会让你选择来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而不是真正的去处理。但是问题的本身并没有解决。这就是鸡汤的荒谬处。这样的结果就是恶性循环,来了问题给自己打一针鸡汤,最后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内心也不能真正的得以解放。
我,作为一个逻辑不清的人,以前是非常喜爱鸡汤文的。上学的时候我特别喜欢十点读书的文章,失眠的时候都会听着它来入睡。文章大抵都是一些什么女人要经济独立,要学会爱自己,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等等。真的遇到同款问题时,却发现这一些根本帮不了你什么。
相比于鸡汤文我更喜欢实用类的书籍。
啥也不说了,从此远离鸡汤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