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上班的工作内容很多,经验总结、代表课打磨、下学期工作计划和安排等等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内容。
今天早上9点,科学组在一四班教室进行了代表课的第一次磨课。郭老师教授五年级,选择的主题为《体积变化之迷》,宋老师教授六年级,选择的主题为《探寻光的路线》,李老师教授三年级,选择的主题为《空气占据空间》。
郭老师是个非常严谨的科学老师,在设计这节课程之前,还专门在自己家中做了两个对比实验,将两个灌了水的玻璃瓶密封后,放入冰箱冷冻室,一个玻璃瓶灌满水,一个玻璃瓶装水后留有少部分空气。
在第二天早上进行观察,发现两个玻璃瓶都炸裂了。但是炸裂的形态还不一样,装满水的玻璃瓶在炸裂后只留有少部分冰在瓶内,剩下的冰都在瓶外。不满的玻璃瓶中,水形成的冰基本没有溢出瓶外,只是瓶子炸裂了。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分析出了水溢出的顺序,装满水的瓶子应该是水刚开始降温,就炸裂了,因此大部分的水都溢了出来,而留有少部分空气的水瓶,空气起了一个缓冲的作用,因此在水基本上都冻成冰的情况下才炸裂。但是总体上来看,水在降温情况下,体积变大,因此瓶子破裂。这个实验设计的非常巧妙。但是在学校现有条件下,只能让学生看演示实验了。
另外,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知道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知道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而郭老师设计的内容框架有点多,对于一节40分钟的课程来说,不能在有效的事件内讲完,课程设计有点问题,还需要继续修改。但是郭老师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是我需要学习的。
宋老师是科学专业出身,对于科学内容和教学流程的把控都非常精准,本次她选择的主题为《探寻光的路线》,整个ppt制作的非常标准,流程清晰,实验数量设计的比较合理,能充分的利用课程中的40分钟而又不显得匆忙。她让我看到了一个专业教师应该具有的素养,她是我一直向往的目标。
我们都说李老师是个宝藏男孩,会写字,爱读书,有思想,具有亲和力,什么事情和李老师一起做就稳了。李老师今天选择的主题为《空气占据空间》,在他的课程中,让我看到了科学探究的魅力,李老师使用了大量的实验,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得知科学知识,在科学探究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
针对李老师的课程,我们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整节课中会涉及到4个实验内容,对于一节40分钟的课程来说,内容是不是有点多?在课堂上,是不是应该给学生留点时间的空白?让学生深入的思考,总结。而不是像赶场一样,一个实验接着一个实验的进行。李老师针对这个情况也向我们进行了说明。每个实验的目标的都是一致的,是想让我们得出“空气占据空间”这个结论,因此使用了较多的例子来佐证这个结论。
同时在实验设计的时候也有一点巧心思,在《不会湿的纸团》实验中,6组学生有5组都拿到了杯底封闭的塑料杯,1组学生拿到了杯底有孔的塑料杯。在实验中,拿到特殊塑料杯的同学会发现,不管自己如何的努力,杯子中的纸团都会湿,这时学生们就会对实验中的操作要点有更明确的了解。
对于代表课,我们是认真的,通过代表课的打磨不仅可以提高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同时可以提高科学组的团队凝聚力,让教师们的教科研热情被充分的点燃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