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一幅读书三境界的漫画,画的是不读书、读过书和博览群书的人的三种境界。
第一层境界是不读书的人,看到的是围墙内画出的世界,处处阳光灿烂,鸟语花香。就像《桃花源记》中的描述: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生活在这样的小世界里,自给自足,悠然自得。一辈子这样生活,�无知而快乐,倒也不是坏事。
第二层境界的人很麻烦。他读了些书,看到外面的世界并不如围墙内那么美好,反而处处充满黑暗与险恶。他打开了自己心底的欲望,有了更多的想法。看着不读书快乐的庸人们,焦虑自己的怀才不遇,更加焦虑如何找到伯乐,如何变得更大更强。以至于时不时唉声叹气,杞人忧天。于是不读书的人无情的嘲笑他们:“书呆子,读书读傻了吧?想那么多干什么?”。这种人的麻烦在于已知,但痛苦在于知道的还不够多。
第三层境界是心里有座图书馆的人。这类人玲珑通透,已经越过了层层的迷雾,�找到了光之所在。我想到了高晓松,他大约就是那个已站到三层边上的“大奇葩”。在他的身上,既可以看到远方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有时候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都透出些哲学的味道,自嘲起来透出的都是自信。“路走了44年,内心仍是此间少年”的人,就是这种境界了。
所谓焦虑,恐惧可以克服,当下情绪也不是问题,唯独有知后的不安才是最麻烦的。要解决这种麻烦,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读书。当书读的足够多,开始欣赏一切智慧之美的时候,一切不安的焦虑也就不存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