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新小说

作者: 缦话 | 来源:发表于2019-04-28 11:19 被阅读4次

新小说(书中第75、76、77讲)

本世纪五十六年代,法国出新小说派,是现代文学的重要流派。

新小说都在二流的子夜出版社出书,一度被归为子夜派。

新小说派,没有宣言,没有纲领,没有组织。直到1971年,在巴黎一个国际文化俱乐部召开会议,小说家们对作品理论作了探讨,总算有了一个俱乐部形式的团体,成员有七:

阿兰罗布-格里耶、米歇尔比托尔、克洛德西蒙、克洛德莫利亚克、罗贝尔潘热、让里卡尔杜、娜塔莉萨洛特。还有不愿参加会议、不入派的玛格丽特杜拉斯、塞缪尔贝克特。

新小说派想要描写更真实的现实,主张非人格化、不带感情色彩的语言,不受时间地点局限,情节简单,甚至没有情节的故事等。近乎通俗的侦探小说的结构,然后铺开。

新小说派的出现,是二战后西方引起精神危机的结果,在文学上出这一派。

1954年后,新小说九位作家的是一部作品,获各种文学奖达七项之多。新小说走运时期是五十年代后半,到八十年代中期,近三十年。

格里耶,新小说派创始人,主持人,领导者。《橡皮》被认为是新小说派的开山作品。格里耶的创作很多,《橡皮》和《窥视者》水准最高。

1985年,克洛德西蒙获诺贝尔奖。

娜塔莉萨洛特,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趋向性》,对语言加以评批。她注重内在题材,但对小说方法要求革新。

萨洛特从植物观点写人的头脑中难以觅察的变化,其实还是探讨潜意识、下意识、意识的问题。

1947年,出《无名氏肖像》。很有才华。还写论文《怀疑的时代》,向传统小说公开挑战。又写了《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到卡夫卡》、《对白和潜语》、《鸟瞰》,都属新小说派的理论文献。

还创作了小说《马尔特罗》、《行星仪》、《黄金果》、《生死之间》。这些著名小说中往往没有具体人物,只以人称代词指代主人公,显露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小说中的世界非常封闭,没有向度。

克洛德西蒙,新小说派的主要人物。1985年得诺贝尔奖。

第一期作品:《作弊者》、《钢丝绳》、《居利韦尔》、《春之祭》、《风》、《草》。

第二期作品:《弗兰德公路》、《豪华旅馆》、《历史》。

第三期作品:《导体》、《三联画》、《经一事长一智》、《农事诗》、《蓓蕾妮斯的秀发》。

他喜欢画画,所以书中求油画般的色彩效果,用回忆、感知、想象、幻觉等,放在同时性、多面性的描绘之中,也可以说是文字的绘画。爱音乐,作品也往往表达音乐性的效果。

《弗兰德公路》最有代表性。纯熟运用绘画效果,使小说构成回忆和感觉的建筑物。

十八世纪用脑和胃写文字,实际;十九世纪用心和肾脏写(爱情);二十世纪用眼睛和手写。我们呢,要用灵魂和皮肤来写。

米歇尔比托尔,第一部《米兰巷》,把诗和哲学结合。1957年发表《变》,是其成名作。

他们写的生活是这样。在一个有限的经历中,把它弄成万花筒。

总的评价:新小说派,第一特征是反巴尔扎克,认为传统小说靠虚构故事,安排情节,设计曲折,有计划安排人物的命运,都是愚弄读者。

新小说派是怎样写的呢?分三点:一、注重写物件、环境。二、迷宫式的结构。三、采绘画效果。

比托尔说:小说不仅是空间的迷宫,也是时间的迷宫。他们有两把刷子:一是重复。一是时空交叉,而且是封闭式的。除此之外,比托尔还有所谓立体对称型结构,克洛德的拼贴绘画法,格里耶的小说套小说,纹章工艺法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新小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tbr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