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嘉初,散骑常侍刘隽,家在丹阳。后尝遇骤雨,见门前有三小儿,皆可六七岁,相率狡狯,而并不沾濡。俄见共争一匏壶子,隽引弹弹之,正中壶,霍然不见。隽得壶,因挂阁边。明日,有一妇人入门,执壶而泣。隽问之,对曰:“此是吾儿物,不知何由在此?”隽具语所以,妇持壶埋儿墓前。间一日,又见小儿持来门侧,举之,笑语隽曰:“阿侬已复得壶矣。”言终而隐。
元嘉(南朝宋文帝刘裕隆年号,424-453)初年,散骑常侍刘隽家住在丹阳(今江苏南京)。后来有次遇到大雨,看见门前有三个六七岁的小孩,在一起游戏,却并没有被雨水打湿衣服。不久就看见他们在争夺一个葫芦,刘隽用弹弓打他们,正打在葫芦上,三个小孩就突然不见了。刘隽得到葫芦后,就把它挂在门边。
第二天,有个妇人走进刘家,拿着葫芦哭泣。刘隽问她,回答说:“这是我儿子的东西,不知为何会出现在这里?”刘隽就将情况详细告诉了她,妇人也拿着葫芦回去埋在儿子墓前。
过了一天,刘隽又看见一个小孩拿着葫芦来到门前,举着葫芦,笑着对刘隽说:“我又得到葫芦了。”说完小孩就不见了。
《刘隽》载于《太平广记》卷三百二十四,“鬼”类。本文似乎单纯志怪,并无什么社会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