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一座享誉世界的伟大山脉。秦岭,绵延3000余里,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这里流淌出的河溪穿过漫漫岁月,浇灌滋养了中华文明。秦岭,之所以不叫“山”而称作岭,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般的山,她是欧亚大陆脊梁——昆仑山的东方起点,是中国中央山脉。
首先,源自“秦岭”一词的深邃含义。“秦岭”一词,“岭”字的本义是山岭,山的脊部。“岭”的繁体写作“嶺”,由“山”和“领”两部分组成,内含“山脉领导者”之意。而一个“秦”字,又包含了极为丰富、极其特殊的意义。“秦”是“大秦帝国”的代称。“大秦帝国”是两千多年统一中国的开端,也是基础。“汉承秦制”。后世的中国,无不是“大秦帝国”的延续与拓展。剑桥中国史、哈佛中国史,皆是从大秦帝国写起。现在的“秦”字,其写法形成于隶书阶段,而“春秋”二字,也形成这一时期。也许是巧合,也许是故意而为,一个“秦”字,即是“春秋”二字组合。《春秋》是四书之一。“春秋”一词,可以是指赳赳老秦崛起的时代,可以是指一年四季,也可以是指日月星辰,岁月更替,其含义广泛而深刻。“秦”的“中国”“春秋”含义,与“岭”的“山脉领导者”含义,两者精巧地结合在一起,“大秦岭”即是“中国山脉领导者”。
其次,源自大秦岭承继昆仑山的地位。“昆仑”二字,繁体写作“崑崙”。其中,“崑”的本义即是“众多的山”,“崙”是“山的等级”,“崑崙山”即代表着在“众多山脉中”,处于“最高等级的山脉”。在中国文化中,昆仑山享有“中国第一神山”的美誉,中华“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以及华夏“龙脉之祖”的崇高称谓。大秦岭与昆仑山“一脉相承”。昆仑山缘起帕米尔高原,向东逶迤奔腾2500公里,构成青藏高原地貌的基本骨架。在青藏高原东部,昆仑山遇见了前来接续的大秦岭。大秦岭接续昆仑山,走出青藏高原,一路向东1600公里,直达华北平原。可以这样说,秦岭是“走出青藏高原的昆仑山”,而昆仑山是“走进青藏高原的大秦岭”。大秦岭与昆仑山连接在一起,构成中华神州大地的主骨架。正像不少文献已经指出的那样,大秦岭与昆仑山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中华龙脉的“中龙”“干龙”。由此,大秦岭也被称为“中国脊梁”。
再次,源自于大秦岭“分”与“合”的特殊生态功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大秦岭的生态意义远远超过了昆仑山。大秦岭连接着昆仑山,连接着祁连山、横断山,连接着黄土高原、云贵高原,连接着关中盆地、四川盆地,连接着黄河三门峡、长江三峡,连接着华北平原、江汉平原……连接着中国重要地理板块。大秦岭处于中国南北自然地理分界岭,分出中国南方与中国北方。同时,大秦岭也是中国南方与北方的结合体,中国西部与东部的结合体。由于大秦岭统领东西南北的特殊地理优势,造就了大秦岭的生物多样性,赢得了“生物基因库”的美名。长江、黄河,分别是世界第三大河和世界第五大河。大秦岭是这两条世界大河的结合体,将两者合二为一。一座山脉,向两条世界大河“供水”,造就了大秦岭“绿色水库”和“中央水塔”地位。如今,“秦岭湖”即是“中国的天池圣水”。大秦岭正好处在中国中央地带,地理上的“中国腹心”。在地球上,北纬30-40°范围内,大秦岭创造了一个“绿色奇迹”。大秦岭从东经100°延伸至114°,在这14个经度范围内,大秦岭高峰林立,突兀于中华大地。在中国绿色版图中,大秦岭是一个“森林岛”。因为特别的森林山水季相变幻,大秦岭也是驰名的“美丽岛”。在地理上,大秦岭是“中国绿心”。在功能上,大秦岭是“中国绿肺”。“秦岭绿”是“中国绿”的根脉。大秦岭生态系统完整性是中国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根本所在。
最后,源自于大秦岭化育华夏文明的文化功能。黄帝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黄帝时代,可对应考古学上的“仰韶文化”。目前已经发掘的仰韶遗址,大多集中在以华山为中心的区域。或者说,华夏族早期活动以华山为中心。中华之华,华夏之华,皆来自华山之华。而华山之华,又来自华胥氏之华。华胥氏是采集花果的高手,在秦岭脚下,渭河南岸,滋水河畔,建立了中华民族的母国——华胥国。黄帝曾“梦游华胥国”,向华胥氏请求治国理政的经验。因此,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圣母。于是,无论我们的足迹走到那里,都会称作“华人”。在大秦岭的腹心地带,有一条美丽的河流,好比是天上的银河——汉江。《诗经》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当年,刘邦受项羽之封为“汉中王”。之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建立了“汉”。由此,有了人、汉族、汉字、汉语言、汉文化……早期的中华帝国,皆依大秦岭而建都。华山之西的长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华山之东的洛阳,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长安、洛阳皆有3000年以上的建城史、1000年以上的都城史。中国历史有文字记载的3500年,依大秦岭建都的历史不下2500年。中华民族有两大母亲河——黄河、长江;中华民族有一座父亲山——大秦岭。大秦岭是黄河、长江的结合体,将两大母亲河“合二为一”。大秦岭与黄河、长江组合成“一山两河”,这里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和主干。中华民族分裂时期,就是父亲山、母亲河分裂时期。中国分裂最严重的“三国魏晋南北朝”,即是大秦岭的分裂、长江与黄河的分裂。中华民族的统一,也即意味着大秦岭的统一、黄河与长江的统一。由此,大秦岭成为中华民族大一统的重要象征,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地理标识。
“睎秦岭,睋北阜,挟酆灞,据龙首”。“秦岭”一词,最早出现在东汉班固《西都赋》中。在对长安进行地理定位时,班固用了颇为经典的12个字:显然,班固是站在龙首原上,南望“秦岭”,仰视“秦岭”。其结果自然是,只看到了山的一部分——岭脊。虽说这不是这座大山的全貌,但却抓住了关键。作者一定没有料到,后世的人们将他描述的“秦岭”——汉长安城南的山岭,沿着岭脉一再向东西两个方向扩展,以至“连山接海隅”,进而形成今日“大秦岭”的全新概念。作者或许没有想到,大秦岭不是一般的山,也不是一般的岭,而是享誉世界、名副其实的“中国山脉领导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