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走遍天下书为侣》的时候,文中有一句: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作者将书喻为朋友和家,的确是一种妙喻。朋友和家,人人皆有,而且感情深挚,充分表达出了对书的喜爱。更重要的是朋友间次次相见,家日日都回,却不会生厌,反而有新的感觉,新的收获。以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百读不厌。这难道不是“比喻”的独特魅力吗?于是,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以下练习:( ) 是 ( ) ,也是 ( ) 。要求是:必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有几位同学站起来说了几句,虽然符合要求,但是心里总是觉得少了点什么……于是,我客观地评价了几位同学的答案,想着继续进行剩下的教学内容。却在这时,有一位张同学举手回答说;老师是一盏灯,照亮了我们的路;老师也是园丁,辛勤地培育着我们。听完张同学的回答,我心中暗喜:我们班的同学还是不错的,想到这么贴切的比喻!
“‘园丁’是什么?老师怎么会是园丁?”底下有同学窃窃私语。也有部分同学用奇怪的眼神看了看张同学。看到这一结果,我心中想了很多。“园丁”,是我们小时候经常听到的一个词;“老师是园丁”,这个也是经常用的一个比喻,而我们班部分同学竟然像全然未听说似的。凭心而论,这真的不能算是一道难题。
我问张同学,是在哪里听说的这句话?他说是在书上看的,他还知道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这么简单的词,这样常用的比喻,他们为什么就不知道呢?想来想去,问题还是出在阅读量上。
我们小的时候,课文浅显易读,很多同学可以倒背如流。那时候,我们有大把的时间看课外书,可就是很少有课外书读。现在的孩子们,似乎每天都很忙碌,学生想在学校进行课外阅读是难上加难。但现在的家庭教育在农村来说是很缺失,更谈不上有效的课外阅读、亲子阅读啦!原本视野就不开阔的农村孩子就更是井底之蛙了。
所以,在暑假里,我给学生制定了一个“读与写”时间表,每天都有不少于一小时的读书和写作时间。这个学期开始,学生每天早上朗诵(背诵)一首古诗词;每周四的最后一节课上专门进行阅读和写笔记。晚自习上,完成作业的同学可以自由读书……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他们的头脑,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是作为“园丁”的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想达到目标,首先要从自己做起。记得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说过:“我们的语文老师,不缺乏知识,缺的是底蕴。”当然,我是属于既缺知识,更缺底蕴的。所以我一定要给同学们做个榜样。
教育家孙云晓说过:“阅读的问题实际上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爱好问题,它已经成为国家的意志、国家的行为、国家的导向。”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在他的心里装了一台成长的发动机。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能走进阅读天地就等于获取了一份别致的幸福体验;对于教师来说,能爱上阅读,就等于能够始终保持住自己职业长青的姿态;对于一个家长来说,能自觉阅读并引领子女阅读,就等于赠与了子女一笔无可估量的财富;对于学校来说,能重视阅读,就等于为同学们掘通了一条直抵真、善、美的幸福通道。
学生爱上阅读,老师爱上阅读,家长也能引领孩子阅读,是我想看到的为了孩子发展,用阅读引领语文学习的最理想的境界。我就从自己做起,做一个爱上阅读,引领学生阅读的“园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