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择手段

不择手段

作者: 冯俊龙 | 来源:发表于2021-12-29 00:00 被阅读0次

    第二十五节

    不择手段

    李鸿章常说的一句话是“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意思是人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过失,和人说话不要说人是非,能吃苦的才是有志气的人,肯吃亏的人不一定就是傻子。这句话既是李鸿章警醒自己,更是说给下属们听的。

    在李鸿章手下做事的人,都熟悉李鸿章一个特性。只要是李鸿章愿意提携的人,必定经常会被骂。但假如要说被李鸿章骂的人都成为他的心腹亲信,那就并不一定全对。

    在苏州守将郜云宽等太平军将领杀主将谭绍光后投降,程学启因为痛恨太平军残杀了他的妻儿,誓与太平军为敌,所以助纣为虐,不但设计杀害了郜云宽等四天王四大将,而且要对当时苏州城内太平军将领大开杀戒。李鸿章一边要在清军势单力薄时拿下苏州城,一边又深恐将来太平军因此抵抗更坚。程学启就以不久之前,李鸿章之弟李鹤章攻夺太仓,太平军守将蔡元隆诈降,差点要了李鹤章的命的事说服李鸿章,促使李鸿章下定决心。李鸿章对程学启指手画脚不满,更为了推卸自己杀降的责任,面无表情地对程学启说:“君亦降人矣!”一句话戳中程学启痛处,即使在后来进攻嘉兴,程学启伤重不治,仍然心有不甘,反复呓语“君亦降人矣”而死。假如程学启不死,断然不可能与李鸿章长久共事。

    程学启死后,早年随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在安徽合肥办团练,后来加入淮军隶属于程学启部的吴毓芬、吴毓兰兄弟,因与刘秉璋争功,刘秉璋时为统帅,而吴毓芬只是营官,刘秉璋仗势欺人,鞭打吴毓芬。但吴毓芬的官职比刘秉璋要大,吴毓芬就向李鸿章告状。李鸿章疏吴氏兄弟而近刘,于是喝斥吴毓芬:“你好歹也算读书人,不知道在军中要服从军法?”吴毓芬气愤至极,很快借故辞别归乡,而且,写信给淮军军官,劝说他们不要给李鸿章继续效力。

    李鸿章对下属如此“苛刻”,甚至要算是刻薄,是他很早就接受老家皖北自古有之的草莽之气,深受底层文化熏染,了解“忠诚”“豪迈”才能维系大众,而“忠诚”“豪迈”的直接翻译就是“义气”“粗鲁”。满腹诗书的他,更懂得要在他所处的时代“有所作为”,必须要先“有所地位”。而要“有所地位”,必须要依靠役使下属无条件为他卖命。通过利益笼络、在心理上施压、甚至挑动下属之间彼此不和,即是他控制下属的手段。

    不过,身为道、咸、同、光四朝元老,慈禧太后对李鸿章对清廷的忠诚极为赏识,盛赞他“忠诚坚韧,力任其难”。李鸿章“未忍乞一日之假,偷一息之安”,死心塌地为清廷效力,让清廷对他更加倚重信赖。在李七十寿辰时,慈禧与光绪共赐寿联,称之为“栋梁华夏资良辅”。可以说,李鸿章除了对皇上太后和老师曾国藩还能保持起码的尊重外,他几乎对任何人都是颐指气使。

    “我辈受国恩厚义,未可以言去,只有竭力支持,尽心所事而已。”李鸿章具有鲜明的开拓意识,但他接受的是以儒学为主的传统教育,只能成长为杰出的封建官僚,驾驭下属才能巩固其地位。李鸿章最终被朝廷谥号“文忠”,一生也就功德圆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择手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ulkf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