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2023年已进入了阳春三月,周末在家复盘时,总结了上周和2月计划事情的完成情况时,发现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我在制定计划时,高估了自己对于一项事件的完成率。
持每天早读晚思的习惯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早读的好处就是可以从输入上解决素材少、语言匮乏、知识面窄的问题。
晚思可以把它理解为是复盘。尽管没有每天坚持复盘,但每周的最后一天我会有一次周复盘,月末有一次月度复盘。复盘的好处就在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尽量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问题。
01 学会聚焦
二月计划中主要完成事件有:
1、在1月投稿今日头条大V有书共读微头条一篇,其展现量为85万;
2、2月最后一天投稿今日头条大V有书共读长文一篇,其阅读量为23万+;
3、阅读书籍3本,另外8本书将近过半;
4、整理和填充自己的知识库体系;
填充的内容主要如下:
本月所读书籍的精髓部分和金句整理;
总结共读营和实战关于写作和自媒体运营方面知识的技巧;
5、学习并完成了2项实战营的课程及作业,并带班一期实战营,所带班级学员均全部完成作业,拿回作业押金;
6、参加2期共读营,课程只学习了一半,3月不再参加,尽快完成前面共读营的课程;
7、简书日更33天,释若随写圈和梅雨墨染成长圈坚持日更25天。
我的知识体系目录二月主要事件完成率不高的有:
1、知乎账号无互动,运营时间不足,投入的精力也不足;
2、今日头条账号、小红书账号和百家号账号同知乎账号一样,没有互动,运营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不足;
3、从去年11月份加入粥左罗的新媒体知识圈以来,知识内化度不够,学习已严重滞后,需要集中精力跟上学习进度,并加强学习内化,适时运用;
从本月的复盘情况,我调整了3月主要目标,除了日常的阅读时间和写作日常事务以外,学会聚焦。
为什么要聚焦?因为完成率不一样。
比如:我计划一件,完成一件,那么我的完成率是100%;如果我计划10件,只完成了一件,那么我的完成率仅仅只有10%。
3月我将把主要精力放在打磨稿件上,保持稳定的输入量和输出量,尽量避免齐头并进,造成完成率过低的现象。
把想要达成的目标聚焦在一个点上,通过完成一个点再慢慢渗透、浸润到更多的点,这样由点到面,逐渐突破。而不是一开始就全面撒网,结果一件事情也没有完成好。
只有通过这样的调整,从点到面,从量变到质变,当质变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实现跃迁,从而成功破圈。
阳光下的女孩02 了解首因效应
在二月,有2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
一件事情发生在2月18号的那天晚上,我和家人到万达商业区吃晚饭时遇见的一个年轻小姐姐身上。
疫情过后,商业街上的人越来越多,逐渐恢复往日人来人往的生机。我们走进一家卖炸土豆的小店,店主是一个年轻的小姐姐。
她留着一头齐耳的短发,穿了一件厚T恤,搭配一条A字裙,看上去既清秀又干练。当我走近一些时,她大腿上一朵浅粉色的玫瑰纹身突然跳入我的眼睛里。
我是轻度近视,能够在这个距离映入我眼帘是因为这朵玫瑰足够大。我心里一惊,无论从穿着打扮、外表气质来看,小姐姐都不像是会喜欢纹身的样子。
买单等餐的过程中,跟她闲聊一番后才知道,她不喜欢上班受约束,就加盟开了这家特色小吃店,腿上的纹身是因为小时出过车祸,受了伤,缝了40多针,从此就留下了疤痕。
试问,哪个女孩子有不爱美的呢?因为穿裙子腿上的疤痕就露出来了,为了遮住原来受伤的疤痕才专门去做的纹身。
不得不赞叹这位纹身师傅的手艺好,一点也看不出腿上原来的疤痕,绣的玫瑰颜色是很浅很浅的粉色,挺好看的,一点儿也不突兀。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发生在我带班的一位学员身上。
学员从事的职业是咨询行业。我带班的课程这期刚好没有视频直播,只有文字稿提供给学员。课程是7天,其中有4天是大篇幅的文字稿,看完并吸收全部内容,完成作业需要消耗很长的时间。
这位学员对我说,她不喜欢看文字,问我有没有视频或者音频,她一看到密密麻麻的文字就头疼。
此时,我心里便在打鼓,既然已经花了钱,报了课程,就好好学习消化呗,文字也是可以看的,只是需要一点耐心而已。
但心里还是希望学员能够学到知识,顺利完成作业。所以,我就到处去找方法,那种可以让文字转换成语音的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还是让我找到了。
这个方法非常简单,我立马把方法分享给了这位学员,她非常开心,也很感谢我。最后,她不仅顺利完成作业,还退回了作业押金。
两件事情的发生我经历过,很清楚,而这种现象就是我经常说的“首因效应”。
什么是首因效应呢?
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来的。也称为第一印象效应。意思是说双方在第一次见面时形成的印象对今后相处关系的影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入为主”。
03 与人相处不带偏见
有时候,我们的第一印象未必就是正确的。第一次形成的印象是最鲜明,也是最牢固的,它影响着两个人在以后的相处的亲疏距离。
比如,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我们就会愿意和对方接近,相互之间也会很快了解对方。
但是,如果一个人在第一次见面时,给我们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甚至是令人反感的印象,估计双方连再次见面的机会都没有。即便是凑巧有机会见面,也会尽量回避,与之态度冷淡,更不用说是相互了解了。
二月发生在我身上的两件事情,就是一种“首因效应”。这种效应让我对对方产生了不好的第一印象,但在与之接触并了解后,发现,事实并非是我所看到的样子。
通过两件事情的经历总结,它提醒着我,在以后与人打交道时,不要被表象所迷惑,对他们产生偏见。
有的人,虽然第一次见面会让我们产生不好的印象,但并不代表对方就是那种混吃等喝的人,也并不妨碍对方把自己的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
有的人,可能真的就是不喜欢看文字,但这并不代表对方不能在咨询行业做得顺风顺水,也不妨碍她在未来新媒体圈里做得越来越好。
美国精神卫生专家比尔斯曾说:“偏见是一种飘忽不定,无根无据的观念。”
老话也说:“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如何不存有偏见,是一个人修行修心的过程,所以才会有“人生即是修行”这样的观念产生。可能这种有偏见的意识无法摒弃,但是有修养的人都懂得克制因偏见意识而产生不良的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