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7年,于谦被斩,锦衣卫前去抄家,竟一无所获,正在垂头丧气之际,突然发现一间小屋,门锁森严,众人叫嚷着踹开门蜂拥而入。
不料,下一秒,空气瞬间安静,所有人齐刷刷地退了出去。 原来,那间小屋里只有两件东西,一袭御赐的蟒袍,一把御赐的宝剑。这两件东西都是朱祁钰为了表彰于谦的功绩,特意赏赐给他的,得此御赐之物,乃是莫大的荣耀,一般的官员都会摆在家中最显眼的地方,可于谦却将他们锁了起来,从不示人。
众人震惊,立即收敛了嚣张的气焰,脸上呈现出敬佩之意,他们知道,于谦是个了不起的人,是个品德高尚的人,是个对国家和百姓有恩的人,这样的人不容冒犯。
自此以后,朱祁镇和徐有贞都背上了杀害忠臣良将的骂名,于谦案也成为了大明史上第一冤案。
于谦死的确实冤,当初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一群老臣叫嚣着要将朝廷迁走,当时是于谦一直阻止。
当初,大臣担忧国家没有君主,太子年幼,敌寇将至,请皇太后立郕王为皇帝,郕王再三推辞。
于谦大声说:“我们完全是为国家考虑,不是为个人打算。”郕王于是受命。九月,郕王即帝位为代宗。
于谦的行为也算是变相的保护了朱祁镇,如果没有于谦的挺身而出,明朝指不定都要灭亡了。
瓦剌抓住朱祁镇也是看在他是皇帝的份上,想着跟朝廷要点好处,如果瓦剌知道明朝亡了,或者是明朝被瓦剌灭亡了,那朱祁镇这个亡国君就变得没有价值了,说不定瓦剌会杀了他。
虽然于谦支持朱祁钰登基,但是于谦对于迎回朱祁镇这件事还是比较上心的。朱祁钰见当初于谦大力扶持自己上位,本以为他是跟自己一伙的。
没想到于谦只是为了稳住局势才扶持他上位的,对于接回朱祁镇一事,即使是在朱祁钰面前,于谦也从来都是不假辞色。
这就让朱祁钰很是郁闷了,于谦也因此得罪了朱祁钰,其实于谦的性格如果遇到了贤明的君主或许会好一些。
可偏偏朱祁镇算不上什么明君,偏信奸佞,尤其是朱祁镇,这个人命还好的不得了,在瓦剌的那段日子里,朱祁镇过得也不差,起码吃喝不愁,也不会有人难为他。
在朱祁镇没有被抓走之前,他处理国事不行但是他有张太皇太后和“三杨”辅佐,被瓦剌抓走之后,他没有吃苦,在宫中还有一帮等着接他回来的大臣。
这人的命运可谓是极好的,可惜他却是个昏庸的,尤其是在于谦这件事上,他竟然听信了谗言将于谦处死。
其实不光是因为谗言,之前朱祁镇在位的时候,他们之间就颇有龃龉,那时候朱祁镇偏爱宦官王振,而王振仗着朱祁镇的宠爱在朝堂之上胡作非为。
有人捧王振的臭脚就有人敢甩脸子给王振看,其中于谦就是那个甩脸子给王振的人,于谦敬佩民族英雄文天祥,并以他为榜样和目标,立志以后要成为像文天祥一样的人。
看到王振这种人自然就是天生的不对付,于是两人就对上了,当时朱祁镇最信任的就是王振,王振说讨厌谁朱祁镇就跟着讨厌谁。
后来虽然被王振骗着御驾亲征被瓦剌俘虏,但是朱祁镇还是偏心王振的,这也就导致了朱祁镇对于谦的敌视。
后来朱祁镇回归并且再度登上了皇位,这时候他想要收拾谁就收拾谁,在他的指责下,于谦含冤入狱。
经历过明朝五代更替的于谦可以算的上是五朝元老,他对于明朝的贡献也是很大的,但就是这样一位尽职尽责、为国奉献,被誉为明代第一忠臣的人。
就是这样一位忠臣,史书对他的记载是:天下冤之!
据史料记载,有关于谦的死,时任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给出的罪名是——迎立外藩,所谓“迎立外藩”,指的是将北京城外的藩王接到北京立为皇帝,在当时算是谋逆之罪。
但是在当时那个情况之下,于谦没有别的选择,皇帝被俘大臣们却要求迁都,稍有不慎国家就可能覆灭。
朱祁镇应该知道于谦是冤枉的吧?可他还是将这盆脏水泼到了于谦的头上,仅仅是为了名正言顺的坐回皇位罢了。
但是他坐回皇位有什么贡献呢?他是一个让明朝由盛转衰的无能皇帝,他不仅没有给明朝带来好处,还错杀了忠臣于谦。
参考资料:
《明史·本纪第十·英宗前纪》
《明史·第一百七十卷·列传第五十八·于谦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