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中国哲学史》by YLY

读《中国哲学史》by YLY

作者: JerodYan | 来源:发表于2022-08-18 19:52 被阅读0次

2022年08月018日

佛教

智慧:渐修与顿悟

  • 从量变(长期)到质变(瞬间),质变是一种相变;
  • 是渐修(长期)是一个过程,而顿悟是一个瞬间,一个很短的时刻,决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有的已有知识被瞬间连接,而得到了新知。
    所以,顿悟一定不可能是「渐」悟。视野是突然打开的,是突然看到了全局。因此,要去看全局,一要渐修,二要去那高处。只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个体的解脱:渡自已

  • what:离苦得乐。
  • why :苦及苦集;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取(执着)蕴。执着、欲求是根源。eg. 崔健:姑娘总在远方,真理总在身旁。
  • how :灭苦( 道,方法):消灭主体(我),消灭客体(法,法即物,东西);
    1. 「我」, 五蕴:色(form or material image, impression)、受(sensations or feelings, received from form)、想(perceptions based on existed concepts)、行(mental activity or formations, understanding or actions)、识(total understanding above all);共同组成「我」; 八识:眼耳鼻舌身意、 末那识(执着的认识)、阿赖耶识(觉悟);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2. 「法」即物:因缘和合, 缘(条件、上下文、依赖)起性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群体的解脱:渡众生

  • 留惑润生、 自我坎陷:罗汉果(自了汉) -> 菩萨;地藏王菩萨 ->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立是中道义;
  • 真如实相:不生亦不灭,不来亦不去,不一亦不异,不常亦不断。

不真.空论

批判:

  • 本无:无在元化之先,空为众形之始,故称本无,非谓虚豁之中, 能生万有。夫人之所滞, 滞在末有,若宅心本无,则异想住息。「本无者,情尚于无多,触言以宾无,此直好无之谈,顺通事实,即无之情。」
  • 心无:心无者,无心无万物,万物未尝无。种智是有,常住不变。种智之体,豁口如太虚。「此得在于神静,失在于物虚。」
  • 即色:「夫色之性也,不自有色(有形有象),色不自有,虽色而空」物物为空。「夫言色者,但当色即色,岂待色色而何为色哉」「色不自色,未领色之非色」

物(性)不迁论

  • 物不迁,以昔物不至今;往者既不来,今物何所往。求向物于向,于向未尝无,于今未尝有,于向未尝来,是知物不去。若古不,事各性住于一世。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
  • 因果不迁:果不具因,因因而果;因不昔灭,果不俱因,因不来今。功业不迁。功流万世常存,功业不可朽。

YLY: 杨立华(北京大学)

相关文章

  • 读《中国哲学史》by YLY

    2022年08月018日 佛教 智慧:渐修与顿悟 从量变(长期)到质变(瞬间),质变是一种相变; 是渐修(长期)是...

  • 品哲学

    读哲学,无论是中国哲学还是西方哲学,首先需要读哲学史。中国哲学可以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史》、胡适的《中国哲学史》...

  • 囫囵吞枣

    ——读《中国哲学史·下》 十天前我对自己说,连滚带爬,我终于读完了《中国哲学史·上》,又历时一周多,我终于...

  • 2019-11-17

    《初读中国哲学简史》 初读此书前,我已读过些许《西方哲学史》,其中,对于“形而上学”...

  • 营长读《中国哲学史》

    听完《中国哲学史(下)》我自己收获很大,基本上理清了中国哲学简史的脉络。今天,分享四点收获。 1.不要神话古人,他...

  • 简读《中国哲学史》

    花了有一个月时间再加上原来读完的几章,堪堪算是读完了冯友兰著的《中国哲学史》。若干年前曾读过他的《中国哲学...

  • 读中国哲学史有感。

    今天终于读完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历时两个月,有点长,但是我一边读,一边叹服于冯友兰先生渊博的知识,真是一位通...

  • 读中国哲学史有感

    宗教,是由一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仪式、教条、组织构成;而哲学则是对事物认知的形上学的总结。 儒家思...

  • 月读 ‖ 中国哲学史

    一 胡适先生所作的这本《中国哲学史》,原本是他在美国读博士时所做的毕业论文,后来又据此改为在北大任教时的课程讲义。...

  • 中国哲学史笔记(一)

    第一讲:导论 * 哲学与中国哲学 哲学与哲学史 * 中国哲学史的历史 一. 哲学与中国哲学 *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中国哲学史》by YLY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uuz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