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没有特效药物可控制――唯有关怀(一)陪伴
- 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没有特效药物可控制――唯有关怀(八)陪伴+体恤
- 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没有特效药物可控制――唯有关怀(三)陪伴+体恤
- 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没有特效药物可控制――唯有关怀(九)陪伴+体恤
- 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没有特效药物可控制――唯有关怀(四)陪伴+体恤
- 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没有特效药物可控制――唯有关怀(五)陪伴+体恤
- 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没有特效药物可控制――唯有关怀(二)陪伴+体恤
- 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没有特效药物可控制――唯有关怀(六)陪伴+体恤
- 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没有特效药物可控制――唯有关怀(七)陪伴+体恤
- 新东阳健康:预防老年痴呆?别让嘴里的细菌“钻进”你的大脑
1
为父亲吸出气管异物的那一瞬间,我百感交集、万分感慨。所有压在内心的紧张、焦虑、恐惧,伴着泪水在心灵深处涤荡……
一方面我为自己的付出,能换来父亲的平安,深感欣慰,另一方面又为父亲经受伤痛深感痛心。我将吸痰管每递进一次,内心就刺痛一次。明知道父亲难受不适,还得硬下心继续吸。
我无数次幻想,幻想如果发明一种即能准确及时吸出气管异物,又不遭受痛苦的吸痰仪器,那该有多好。
有时我想如果当时为父亲吸气管的异物,一次次的失败而中途放弃,那又将是怎样的结局……
我庆幸自己的坚持,才没有让所有关爱父亲的亲人,看到悲剧的发生,而是看到了生的希望。
朋友曾问我,是什么力量和信念支撑着如此无怨无悔的付出。我只想说――是愛的力量及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更何况是给予自己生命的父亲。
2
有了这一次的吸痰经验,每遇到积在气管里的痰或者误吸,基本都能在短时间内为父亲吸出。但有时并不顺利。
一旦吸痰用时过长,父亲就发烧,必然引起肺部炎症和感染。多亏医生对父亲的身体状况己经熟悉了解以及他们精湛的医术,每次都能及时给予对症治疗,化险为夷。
但是,长期处于反流、呛咳、误吸、治疗的恶性循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想改善现状,控制食物反流是关键。
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怎么才能杜绝或者减少反流,必须先确定反流的原因。
我反复琢磨思考,精心观察每一细小环节,密切关注父亲进食后的反应。心想,是饭后反流,还是进食过一段时间反流的。如果是饭后随之反流,是否胃管放入的浅导致的。如果是过一段时间反流,是否胃病导致的。
我终于找到症结所在,每次给父亲进食后,都看到他半张着的口中含着饭。这更加确定,父亲这种情况的反流是与胃管插入的深度有关。
护士是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将胃管插到5个半刻度,但对父亲来说这个刻度是否适合?带着这个问题,我和护士进行了沟通,建议能否将胃管再插得深一点,插到7个刻度试一试。
护士采纳了我的意见,将胃管进到7个刻度,从此父亲再也没大口大口的反流。
3
但是,解决了进餐后的反流问题,继而又发生喷射状反流,就是突然呕吐出大量黄色液体。我虽然能及时吸出,但毕竟有少量液体己经误吸到肺部,势必引起一连串的反应,所以必须再次尽快找出呕吐原因。
我将父亲前后用药、用餐、营养的输入进行对照,看是否有哪些改变。通过对比,确定用药和用餐没有任何变动,唯一变动的是,在营养方面加了肠内营养液,由此分析,父亲肠胃有可能不适应。
我将疑虑反映给医生,但据医生介绍,其他病人用着都挺好,并没有不良反应的情况发生。我想,父亲本来就是过敏性体质,假如有不适感又无法表达,这时,我必须加倍的小心谨慎。
我与医生沟通、商量,提出是否先将营养液暂时停停看,如果没再发生呕吐,那就说明是输入营养液造成的,如果停了后仍然呕吐,那就与营养液无关。
医生很理解和体谅我的心情,并且尊重了我的意见,同意暂时停止营液的输入。结果停了后,没再发生喷射状呕吐的情况,那么就确定父:亲对营养液是不适应,从而再次排除和避免食物反流的隐患。
4
在长期的陪伴护理过程中,我发现观察到,导致父亲异物反流呛咳的因素并不是单一存在。
比如父亲患有前列腺肥大,由于排尿困难,他总是全身用力,如果是在刚刚进餐或者是进水后使劲,无形中增加了腹部压力,也会引发异物反流。
于是,一方面无论进餐还是进水,减少正常输入量,少餐多食,以减少腹部的压力;再一方面,在这个基础上,如发现父亲全身用力时,我就快速取下吸痰管放在父亲嘴边,一但反流,立刻将吸痰管递进到咽喉部,一般都能全部吸出。
所以需要每时每刻精心看护,不能有半点疏忽大意,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进入气管吸异物的次数,父亲就少受一次罪。
再比如,父亲患有过敏性鼻炎,一旦着凉就喷嚏不断,这也是导致反流的原因之一。所以平时即不能过于捂盖,也不能让父亲着凉。这就需要在细节上要特别注意。
比如室内通风时,尤其是冬天,先给父亲从头至脚盖好。通完风关门后,不能立刻将盖在头上的毛巾掀开,得慢慢一点一点的撤掉。
平时洗头理发时,准备好两块毛巾,其中一块随时盖在父亲的头上,一点也不能凉着。这样以来,避免了打喷嚏引发的异物反流,也就减少了父亲的痛苦。
5
在护理照顾父亲的过程中,也会有意外情况发生,一时观察不到,就会酿成祸患。
有一次因父亲肺部炎症发烧输液,用了青雷素一类的药物,效果很好,但几天后出现了慢性过敏症状。先是看到父亲在用力,脸也涨的潮红。我以为他是在排便,于是掀起被子准备清理,结果发现臀部起满了红色丘疹,再一看背部,丘疹成片。
父亲当时肯定是奇痒难忍,又不能表达,才发出痛苦地呻吟。我赶紧请医生诊治。外用药和口服药双管齐下,丘疹很快消失,每过一会儿就给父亲搓搓背,唯恐他再痒的难受。
从那以后,丝毫不敢大意,特别小心翼翼。心里始终记着父亲是过敏性体质,所以每次为父亲输液时,我谨记一定要慢滴,一但出现过敏症状,可有缓冲余地,不至于急聚加重。
当时,有的护士对此不理解,觉得我太过份小心,我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向她们道出我这样做的心声――
面对一次又一次发生的状况,目睹着父亲经受痛苦,我内心深受煎熬……
我从不畏惧体力上的付出,也从不厌倦循环往复的琐碎,我最难以忍受、最恐惧、最担心的是,父亲无法诉说自己的冷热与痛痒、耐受与感知,而承受“不为人知”的伤痛,那将是我这个当女儿的最大的痛苦……
所以,我必须殚精竭力,倾其心、尽其责,才不辜负赋予我生命、给予我爱的父亲。
(待续)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