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8年7月27日下午4点,
文牧野导演的电影《我不是药神》猫眼票房显示票房破30亿。
这是《我不是药神》上映的第23天。
很意外,
本来以为这种借题发挥的“劳动模范式”电影最多20亿左右。
谁知道,
最近自媒体自嗨了一下,
借着《药神》这波热点又造了一个“疫苗”的热点。
这个热点小青蛙本来不想多言,
一是对这个事件不是很了解,
二是想想也就那么回事。
跟风,蹭热点。
这波造势的“疫苗”之风掀过,
《我不是药神》票房蹭蹭破了30亿。
原来上映还没到一个月啊,
可是铺天盖地的宣传,
总让人意外地觉得久,
好像已经宣传了两个月一样。
写这篇文章主要说明两个问题,
一是为什么我说这是部劳模式电影;
二是为什么觉得这波社会热点触发的太过于场面化。
1.为什么这是部“劳模式电影”?
这是我看完电影的第一个感受,
宣传社会主义精神?
还是宣传大家要多做好人,多多奉献?
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当一个出现道德危机的时候,
就越加嘉奖劳动模范,
越是要树立一些榜样,
越是宣传榜样的力量。
学校也是一样,
当一个学校越是风纪败坏,
校内制度就越是强抓校纪校规。
《我不是药神》就是树立了程勇这么一个“劳动模范”的形象,
当影片中程勇一起奋斗过的两个小伙伴离开了世界,
他开始觉醒。
觉醒的表现就是奉献世界,做好事。
甚至把从印度拿来2000一瓶的药500卖给病人,
还让以前的小伙伴打电话给其他省份的病人来他这里拿药。
这是正常人的做法么?
这是摆明了要自我奉献!
他也只是一个做小厂赚小钱的小老板,
这种做法是不持久的。
这是部现实主义的影片,
却出现这么魔幻主义的做法,
不禁令人深思,
是不是主人公已经知道了自己的下一步就要入狱了?
程勇知道自己马上就要被抓了,
要耗尽自己的最后一点光热,
为人民做奉献。
我为什么说这是奉献?
因为影片结尾,
当程勇被抓上警车,
病人挨个拉下口罩站在路两侧送程勇。
这在电影中是一个“十里长街送总理”的镜头,
周总理“十年如一日”地为国家做贡献,
奉献自己。
所以这个镜头表明了程勇也是为病人发光发热,
奉献自我。
这不是劳动模范,这不是榜样这是什么?
2.为什么这部电影后续的宣传过于场面化,像是设计好的?
先是说说这部电影的宣传方式。
这件事情的进程大致是这样的,
先是在《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上映前的口碑宣传,
后来在大规模的点映催发了影片的提前上映。
上映后又有一大波人借题发挥,
也是,影片中说,谁家能保证永远不生病呢。
引发了社会关注,
很多受到这方面不好待遇的朋友都借着这部电影发挥出心中的气愤。
包括我身边的朋友亲人。
再到开始夸这部影片的主演,
从徐峥到王传君,
从王传君到谭卓,
从谭卓到周一围,
……
所有主演都火一了一遍,
很多觉得热点没蹭够,
毕竟影片还一直在上映,
这波热潮还没过,
再深挖一下影片中反应的社会问题,
背后蕴含的道理,
开始了细致分析。
有些想法的媒体开始造势,
自己创造热点,
确实是很厉害的。
又借着这部豆瓣8.9高分的电影,
自己创造了一波引发社会群体关注的热点。
借着自己这波口碑和自媒体的宣传,
《我不是药神》破了20亿票房,
又借着这波疫苗之殇看起来就像是自媒体的自嗨之旅的宣传,
截止2018年7月27日猫眼票房票房已经破30亿,
距离电影上映不到一个月。
确实很难判断这部电影带来的社会现实问题思考,
如果说是装模作样 ,
会被一大群人骂不知人间疾苦,
于是一大波人只好说,
好,说出了我们的心声。
事情发展到这里,
从影片上映前的宣传,
再到大规模点映,
到挨个夸主演的演技,
再到疫苗的发酵,
……
这一步步精妙的设计安排,
只能说宣发公司太厉害了。
大家有兴趣可以了解一下,
毕竟这个发行公司是曾经做出过《战狼2》的近60亿票房的,
在宣发这块还是很有经验的。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文/编辑:小青蛙
小青蛙看电影原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