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薛宝钗

作者: 意舒 | 来源:发表于2016-06-24 22:29 被阅读301次
    浅议薛宝钗

    读《红楼梦》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觉得是每读一遍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而对薛宝钗的认识和看《红楼梦》的感受很相似。曾经我一度以为她是一个伪君子,现在才明白自己当时的误判和偏见。

    刚开始读《红楼梦》,受大众观点的影响,把薛宝钗当作阴险狡诈,圆滑世故的人,随着对《红楼梦》的深入了解,对薛宝钗的态度也发生很大的变化。

    薛宝钗有几个很重要的性格特点。第一是豁达,她的豁达来源于她宽广的心胸,她不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和宝黛二人发生口角时,她并不会斤斤计较,反而会以平和的心态和二人相处。她的豁达不仅体现在与人交往中,还体现在她的诗作中。她在《忆菊》中写道“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大多数人独居会感到凄清孤寂,宝钗却说相聚的日子定会到来;暮春时节,人人皆感叹春意阑珊的落寞,担心春风吹得柳絮四处飘零,宝钗却写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她不同于众人,偏偏说这风是好风,将柳絮送上青云,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第二是淡然,淡然是宝钗性格中很重要的一点,她受老庄思想影响,身处红尘但纤尘不染;她受佛学影响,在生日宴上点了一出《寄生草》,说出“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她才华横溢,借诗作表达自己的态度,在《咏白海棠》中写道“淡极始知花更艳”,在《临江仙》中写道“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她不爱脂粉,房中的陈设也很简单,恬淡二字贯穿了她的生活。第三是随分从时,安分守己。通俗点说就是“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很多人因为她的这个性格认为她圆滑,这似乎不太合理。宝钗住在贾府,也就是亲戚家,当然要小心翼翼,规行矩步,不能肆意妄为。这种性格不失为一种自保的处事方法。最后一个是宽厚,真心待人。湘云家中拮据但又要邀社做东,她提议吃蟹赏桂,并且提供螃蟹,缓解湘云的窘迫,湘云也把她当作亲姐姐;黛玉寄人篱下,她每天送一两燕窝给黛玉补身,黛玉也发觉她的好。有人说这是她拉拢人心的手段,未免有些言过其实了。秋爽斋结诗社时李纨称她为“蘅芜君”,众姊妹也觉得很恰当。她的宽厚和稳重让她收获了众姊妹的喜爱和尊重。

    对于薛宝钗这个人物,除了她的性格以外,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东西。

    首先是她的功利观,很多人认为宝钗很功利,其实仔细阅读文本就会发现这种说法站不住脚。宝钗曾多次劝宝玉把书念好,考取功名。宝玉说她“好好的一个清静洁白女儿,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宝玉的话多少有些偏激,范文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王安石引导变法缓解社会危机,整肃朝堂风气。他们都是积极入世,考取功名的人,难道也是国贼禄鬼之流吗?如果所有读书人都做了闲云野鹤,谁来为民请命,为天下开太平呢?宝钗劝宝玉积极入仕,是希望他能治国辅民,恪守其道,为民请命。这种想法功利吗?她曾在《螃蟹咏》中写道“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众人皆赞好,也都认为“讽刺世人太毒了些”,如果她是一个功利的人,讽刺世人的《螃蟹咏》又从哪来呢?由此可见,宝钗并非追名逐利之人。

    其次,是她的学问。宝钗的学识不同于黛玉的才思敏捷,而是以广博著称。曹公借香菱的口说“我们姑娘的学问,连姨老爷都夸呢”来凸显宝卿的学问之深,无论是元妃省亲时解释“绿蜡”的典故还是涉猎佛学,禅宗,戏曲都可以看出宝钗学问的广博。但她并未因此变成一个女夫子,在滴翠亭戏彩蝶一幕则展现了一个少女的欢脱和灵动。而宝钗和黛玉的诗作可谓是双姝争艳,不分上下。她的诗作自写身份,讽刺时事,以小见大,含蓄浑厚,以品行为先,有“天然去雕饰”之感,不落入俗套,因此优于众人。

    最后,是她与众人的关系。宝钗善于与人相处,众姊妹和丫鬟都愿意和她来往,黛玉虽然在开始时和宝钗有嫌隙,但到后来也认为她是那样好的人。和宝玉之间的关系则较为微妙,因为“金玉良缘”的说法,二人的关系看起来有些疏远,其实不然。宝钗在某些方面影响和引导着宝玉。元妃省亲时提醒宝玉将“绿玉”改为“绿蜡”;写了一首《螃蟹咏》引得宝玉连连赞叹,直说自己的诗也该烧了;在听戏时念了一支《寄生草》使得宝玉了悟禅机,宝玉最后出家为僧,一心向佛,离不开宝钗昔日潜移默化的引导。宝钗的性情本来应该深得长辈喜欢,事实却并非如此。刘姥姥游大观园时,宝钗的屋子太过素净,贾母觉得在亲戚面前丢了脸面,当场就做了一系列的负面评价;元宵开夜宴时,也没有让宝钗和自己坐在一起,而是让宝钗坐在李纹,李绮等人的旁边。贾政看到宝钗的灯谜,就觉得她并非福寿之人。由此看来,宝钗与众姊妹关系和睦,但未必深受长辈喜爱。

    自《红楼梦》面世以来,人们对薛宝钗的评价各不相同,有喜爱者,也有厌恶者。在我看来薛宝钗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但也不是个圆滑世故的人,更不是封建卫道士。曹公称她为“山中高士”,将她定义为“群芳之冠”,她完全当得起这几个字。从“金簪雪里埋”的判词可以看出她的结局注定悲凉。但是她“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虽离别亦能自安”的心态又让人觉得结局对于她并不重要,因为不管面临怎样的环境,她都能安然置之,淡然处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议薛宝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vbodttx.html